邹丽群
(江西丰城剑声中学,江西 宜春 331100)
语文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教师在教学当中,如果利用好语文当中的传统文化去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价值观,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深挖教材内容,在教学当中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去发挥语文教材内容的最大价值,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文章当中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认知以及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魅力,促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积极提升自身语文水平。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当中的主导地位根深蒂固,学生屈于教师的威严和权威性,对于教师提出的教学内容不敢提出意见和质疑。而教师习惯了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推进教学进度,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知识交互。导致了学生和教师对知识的学习探究深度不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记忆点,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阻碍了学生的长期发展[1]。
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习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长期的单一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熟络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的被动认知逐渐让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对于知识的探索和自主思考没有动力,自然不能深刻理解语文教材内容当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导致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难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难以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师生的知识交互过程侧重点错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侧重于提升分数和解题技巧,对于知识本身没有过多的钻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语文教材内容中很多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没有被深层挖掘,教材的教学性没有被完全发挥,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也不能被学生知晓和汲取,阻碍了学生的发展[2]。
语文教学当中有很多关于中华历史的文章和故事,教师在讲授这些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丰富的资料,来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之下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的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对于散文,古诗,教师则可以去结合诗人的心境,去跟学生讨论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感情。这种把背景和作者情感渗透进语文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明晰知识得来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知识内化更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拆解知识讲解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例如教师在讲述《岳阳楼记》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把故事的背景详细讲述,拉长背景故事的时间线,而不是一笔带过,让学生感受范仲淹当时被贬谪后的心情,感受当时他心怀家国忧国忧民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有效的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课堂教学内涵,拓宽知识讲解的宽度,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多样化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当中融合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多方面的拆解教材,多角度的分析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部分,最大化的发挥教材中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每一篇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思想建设构建有着巨大的帮助,教师在导学当中应当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当中的魅力,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当中以外更深层次的内涵,帮助学生多方面的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当中,就应当利用多媒体视频和音频软件,去播放有关安塞腰鼓的相关资料,并且讲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安塞腰鼓的来历,让学生更为了解安塞腰,体会安塞腰鼓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拓宽学生的世界观,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材当中传授的知识有限,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魅力无限。教师在教学当中在做好教材内容讲述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语文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构建学生完整三观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从课外书籍当中了解到不同于课本当中的知识,课外书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人文素养的传播以及精神传达的广度也远胜课内教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内在综合素质[3]。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中华文化的传统读物《中华上下五千年》,带领学生了解其中女娲开天辟地,神农尝百草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先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内在精神,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多方面的进行教学调研,多元化的编排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