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煜
(河南息县纪委监委办公室,河南 信阳 464300)
受到自身不良因素的影响,驾驶人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从而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面主要针对导致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的人为因素展开论述。
(一)出现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就是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故意做出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损人不利已,比如在驾驶过程中,故意变道、超速,随意开启远光灯,甚至在极端情况出现驾驶暴力行为,以上都是通过汽车驾驶危他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行为。这种带有攻击性的驾驶行为成为威胁道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已经不亚于酒驾的危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文化程度低、有过犯罪前科以及有饮酒习惯等的驾驶员,经常出现攻击性驾驶的问题。另外,根据相关调查的数据,35周岁以下、学历和收入比较低的单身女性,也可能会出现攻击性的驾驶行为。从实际道路安全事故调查的情况,除了驾驶人员的个人因素意外,还会受到驾驶人员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二)事故倾向性的因素。事故倾向性就是由于驾驶人员性格的原因,与其他人员发生冲突。根据之前的研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就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在之前就很容易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但是有的学者和专家认为,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行为,随时会出现问题,增加了交通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因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人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排除他们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从而保证他们安全驾驶。
(三)从驾驶人员性格来看,冲动和脾气暴躁的人在驾驶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在平时生活中待人确比较宽容的人,在驾驶过程中,心态比较平和,驾驶比较平稳。根据心理学家的分类,人的性格主要分为内向型、外向型以及标准型三种人格,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驾驶风格不同,比如内向型人驾驶习惯比较谨慎,驾驶速度比较慢。但是遇到突发情况时,反应速度也是比较慢。外向型的人在驾驶过程中,车速比较快,在遇到突发事件以后,反应也是比较快。标准型性格的人处在以上两种性格的人中间。根据研究表明,由于交通而服刑人员的交通肇事量是普通驾驶人员的三倍以上,由于交通肇事导致死亡的概率是其20倍。因此,驾驶人员的性格对驾驶行为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第四,出现疲劳驾驶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疲劳驾驶经常导致交通安全事故,主要由于驾驶人员过度疲劳,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能够提前预知突发情况时,自我感觉下降,或者没有针对危险情况,及时做出合理反应。主要由于身体疲劳,导致驾驶人员大脑反应过慢,无法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疲劳驾驶会增加驾驶的安全隐患,随时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作为驾驶人员要坚决避免疲劳驾驶。第五,视力原因。良好的视线是保证驾驶人员正常驾驶的前提条件。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信息,因此,这对驾驶人员听觉和视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视力不佳的人员,要进行一定的视力矫正,达到驾驶人实际驾驶的标准。为了提升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驾驶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够根据实际驾驶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判,防止出现追尾、剐蹭或者碰撞等事故。另外,虽然当前道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夜间行驶过程中,驾驶人员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麻痹大意,防止由于自身疏忽出现交通事故。
为了防止驾驶人员出现各种不安全驾驶人员,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升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一)严格把控好驾驶人员的入门。在驾驶人员培训和教育过程中,道路交通和管理部门和驾校要加强对驾驶人员的考核,增加事故倾向性的指标,保证驾驶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重视安全驾驶,避免出现各种不安全行为。在驾驶人员拿到驾照上路以后,管理部门要对驾驶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事故率比较高的驾驶人员,要进行重点的监管,加强对他们心理方面的引导,不断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防止出现各种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因此,在进行驾驶人员考核过程中,考核单位要分析驾驶人员与岗位的匹配程度,不断录取优秀的员工,为以后安全驾驶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事故档案。为了做好驾驶员的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事故档案,记录下每一起交通事故、出现事故的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对经常出现安全事故的驾驶人员进行全面的监测,在日常驾驶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和提醒,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分析经常出现事故的原因,然后及时解决遇到的安全事故。在进行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员教育过程中,交通安全教育部门要聘请专家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通过典型事故,提升他们的安全思想意识,对屡教不改的驾驶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惩罚。
(三)提升驾驶人员自我安全意识。作为驾驶人员,在拿到驾照,驾驶汽车上路以后,需要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不断积累驾驶经验,保证规范驾驶。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员要保持注意力,合理判断驾驶速度,防止出现追尾、剐蹭以及失控行为,不仅会损害自身,而且会危害到其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驾驶人员要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认真总结驾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饮酒或者吃了犯困的药物以后,不能驾车上路。
通常我们把人、车、路和周边环境构成的系统,称为交通系统。汽车安全行驶系统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所涉及的因素是汽车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操作行为和车辆技术状况。在汽车行驶中只有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并且与周围环境保持适应状态,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一)熟悉和掌握汽车安全性能。实际上汽车安全行驶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整车技术性能,发动机总成技术性能,底盘总成技术性能和汽车安全使用性能。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因素对于总的系统的重要性尽管并不一致,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在某些场合也有可能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汽车的各种特性、车速、马力、车身质量都相应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制动的方向性及惯性力都需要驾驶员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二)要养成良好的预见习惯。由于不能预见而发生事故,是驾驶员事故多发的一个主要原因。驾驶员无论是在市区或在其它道路上行驶,他的行动过程首先是收集各种情报、情况予以预测,作出判断,然后才是行动,欲使行动无误,关键在于收集各种情况,在驾驶中自觉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驾驶行为。所谓安全预见习惯,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养成的,对某些可能影响安全行车的人、物、天气、路况等因素形成的比较准确的预料,能够提醒自己谨慎驾驶,提前做好减速、刹车等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可以说,预见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安全预见习惯是一个驾驶员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体现,这种习惯是随着驾驶员驾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实践的积累逐渐养成的,每一位驾驶员都应当养成良好的安全预见习惯。
(三)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驾驶安全与个人驾驶技能有密切的联系,驾驶技能的熟练程度决定车辆操作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每一位驾驶员学习相关的驾驶技术知识。驾驶技术是一项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每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同时需要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敏感果断的反映能力,这需要认真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不断的总结。有了良好的技术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保证我们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但是一个坏习惯很有可能酝酿灾难。所以好习惯的养成对于驾驶员是非常重要的。1).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驾驶技术、车辆维修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2).养成时时检查的习惯;时时检查车辆,及时了解车辆健康状况,决不带病出车;3).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行车时不打电话、不吹牛聊天,专心开车等。好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是可以做到的,一般来讲凡是有利于安全行车习惯的就要坚持做到,凡是不良习惯影响安全行车习惯的就必须克服,不要怕麻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提高驾驶技能。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交通事故,驾驶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变道、加速、停车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作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道路环境,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交通法规,让驾驶人员能够安全正常行驶,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