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嘉1 周红2
(1.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2.简阳市石桥镇海井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 简阳 641400)
初中物理学科是以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物理学习不能是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必须带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发现现象、解释现象,将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实验环节不可或缺。在笔者从教的几年中发现,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实验课教学,我们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成都市从2014年颁布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了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扎实推进“未来学校”试点,实现全域成都数字校园环境、教学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服务的三个“全面覆盖”,进一步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水平、信息化管理和领导水平的“四个提升”[2],成都正在缩小与东部发达城市教育信息化的差距。
2018年简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接受了国家检查,各设备均已在学校进行使用,设备的齐全为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物理等实验课程,实验设备的增多丰富了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现象,而目前物理实验课堂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中部分演示实验由于设备十分昂贵,不可能达到人手一台,因此教师需要在讲台上进行,例如发电机原理的讲解,而教师在讲台上实验时,一个小灯泡的亮度并不足以让后排的同学能够观看,很多教师为了让后排学生看到,通常拿着发电机在教室后排再做一遍或者让学生自己“领悟”,这样极大了浪费了课堂有限时间,也让学生的好奇心大大降低。
在从事八九年级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加之物理学科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往往并不是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虽然教师在有意识的引导,但除少数思维灵活的学生,其他学生均在“等”答案的出现,此外,物理学科各章节知识点具有相互关联性,而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延伸思维,物理思维导图并不能建立,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由于简阳市在近几年开始普及希沃一体机等教学设备,且大部分农村学校依然以电子白板为主,而笔者在成都市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约97%的教师会使用ppt进行教学,但仅有30%的教师会使用视频,电子书包等辅助教学工具[3],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的今天,硬件设备已经能够达到教育信息化大时代的要求,但教师队伍仍以传统教学的方式为主,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在物理实验课堂中,学生以观察为主,通过物理实验现象得到结论,因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物理实验步骤制作成视频,并将细节或注意事项着重讲解,以达到良好的观看效果。
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将物理实验视频以及相关的基础问题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微信群或者相关学习平台进行观看,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记录实验现象和自己所不了解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向教师咨询。
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重点聆听课前观看视频时所产生的困惑之处,加深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分析该实验是否有很好的改进措施;分组实验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精确步骤进行强化训练,并由其他同学对其打分,学生在完成实验后,书写评价表,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实验操作进行改进。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操作问题进行纠正。
教师评价学生该实验的操作过程,给出实验结论,并对实验进行延伸训练,指出相应的延伸题目,分析是否有改进措施,对学生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判定,鼓励学生多对实验进行思考,课后在家中利用有限的素材完成一定量的实验,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笔者支教的学校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中考实验满分率有显著提高。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物理实验课程变得丰富,很多较危险实验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播放,教师不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演示,而是着重强化学生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善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困难,有利于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