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清
(山东省临沂青河实验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好多的实验,有些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自有各自的特点以及应用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一种外延与展示,也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教师讲课方式较为传统没有心意,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不愿意听老师进行讲解,造成物理实验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的现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强化造型设计。传统初中实验课堂大多数是由老师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按照固定步骤进行操作,但是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兴趣。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设计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各个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下来就是把实验的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对物体的密度、形状、质量等进行研究,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情境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物理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些学校受到实验室的限制,导致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较少,进而学生对物理实验也就不会产生兴趣。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不能够拥有物理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他的物理学习就是不完善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来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设计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激发学术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将物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之中,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素养。
比如说在教授初中物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时,采用的大多是在木板上拉动小车的教学实验。但是这种实验办法对于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并没有实际应用,学生也就理解不到摩擦力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不愿意去进行物理实验,因而课堂效率就会下降。教师可以让学生站起来用脚大力摩擦地板,感觉是否受到了阻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受到地板对自己的摩擦力,进而能够准确的理解到摩擦力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荐,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大多数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室应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和探讨的过程中掌握到物理知识。教师同时也要发挥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对同学们有所疑惑的物理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比如说在进行杠杆儿原理的讲解过程中,杠杆原理虽然比较容易被理解,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运用,因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个跷跷板,让学生组成小组,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可以发现不同体重的学生在跷跷板上跷跷板会向不同的方向翘起。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探讨的积极性,比如说,如果老师坐在跷跷板的中间,那么这个跷跷板会向哪边倾斜呢?并要求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从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指导之下,建设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需要将学生作为实验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进而改进初中物理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