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平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四小学,江西 新余 338000)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他们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为综合素质培养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当中,在这一背景下,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就需要将学科内容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人才,就需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标准和素质培养要求来进行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构建,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在小学阶段构建良好的学习基础。
想要加强小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水平,就必须要意识到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意义。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意识,并且探究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分析其内在联系,这一过程中的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这也是影响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发展的两个重点的内容。抽象思维在数学学科中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理解的重要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意识才能够及时将抽象性概念转化为具象性概念并促进自身理解。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鲜明的双向促进作用。一方面,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育,而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也可以反作用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好的思维模式来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提高,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1]。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开展手段,多媒体技术由于其本身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很适合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知识往往显得极为抽象而枯燥,但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形象生动的画面,继而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并提升教学效率,而且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为学生解析数学难题,其他学生的主动思考是学生能够在网络资源双重利用的背景下数学,学科内容与生活实践应用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
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开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就可以逐渐掌握各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和数学学习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人的一生受益,所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整体构架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学科内容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结构内容,并未结构的建设添砖加瓦,而借助多种类型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探究不同方法在不同学习内容方面的应用,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3]。
在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如何进行把控也是现代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过去的传统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学生智力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智力的开发,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却往往表现得十分匮乏,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探索教材中与思想品德有关的因素,并且在教学内容中也要积极开展学科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结合性活动,使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与智力教育同步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将自身能力应用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4]。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想要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精神面貌,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也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并且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充分建设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与教师进行不断的互动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和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5]。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环境,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