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庞
(临夏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自身成长发展以及生活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同时还能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以后进入到大学中谋求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学校做好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在,纵观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教学,可以发现阅读是课堂上不变的主题,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知识,了解各种类型的文学体裁,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感情,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实现情感和精神上的双重共鸣,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可以考虑从阅读教学入手进行培养。比如说,在学习《祝福》这篇课文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鲁迅是在借祥林嫂这一悲剧性人物,批判吃人的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那么作者在创作时,通过哪些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呢?这一主题思想又是如何提炼出来的呢?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先不给出自己或者是教辅上制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自己去感知和探究课文的中心思想。比如说,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在生活中遇到了接二连三的变故之后,祥林嫂是为什么不能勇敢的反抗呢?如果“你”是祥林嫂在命运面前有会如何选择?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是时代造成的,还是自身性格造成的?这篇文章与之前接触到的《孔乙己》、《故乡》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去探究和学习知识,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思维,而且在理清这些问题之后,学生自然也就能够理解作者课文表达的主旨,其语文核心素养必将有所提升。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也需要认识到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在教学方式上存在有差异,教师也应当学会结合文章体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写作是伴随语文教学发展始终的一项内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反馈在写作能力上,写作是传情达意最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写作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志向,而教师在查阅学生作文时,也能够深入到其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内心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意识,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理性的引导。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还可以尝试从写作方面入手。比如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写周记或者是日记的活动,同时针对一些在写作上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给他们加任务,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写作题目。因为写作教学并非是一日之功,仅仅凭借课堂上的作文教学或者是试卷上的作文题目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能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这样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所以说,写作教学需要日常积累,积跬步以至千里。同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提炼写作语言[2]。
语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性不言而喻,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语文知识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店铺名多是成语的谐音、广告宣传语中也不乏歇后语和各类俗语的运用。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也应当重视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尝试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元素入手,帮助他们感知语文知识。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搭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要学会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高中生性格特点,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