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解决路径

2019-12-18 16:12郭军学
山西青年 2019年16期
关键词:毕业生人工智能大学生

郭军学

(1.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1400)

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开发出的智能机器人从刚开始只能简单代替人类从事的体力劳动,到现在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部分人类从事的脑力劳动,甚至在智能化的某个阶段,比人类的大脑判断力更加灵活和准确。有研究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对人工智能催生出的高科技产品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是最高的。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趋势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对刚进入社会求职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其不仅在技术上改良换代并推陈出新,最重要的是不断地向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仿真渗透。现如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到来。从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到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宣布要加快人工智能等其他新兴产业的应用与研发,足以凸显出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宏观上以国家政策为指导,营造较好的人工智能投资环境,同时辅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三维立体技术进行调整,使我国的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增大,对社会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即将面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也是一个挑战。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这是在2019年首次把就业方面提到宏观政策上,凸显就业的重要性。每年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季都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各个人才交流中心人满为患,毕业生投出去的简历很多,但是合适有吸引力的较少,久而久之减弱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人工智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的更迭换代,人类开发生产出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完成危险系数高的高强度作业,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易于管理和控制。这些人工智能衍生品的大量使用,对于企业来讲,使用人工智能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对于社会来讲,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就业机会,可能会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其中就包括每年高校的大量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目前,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平台有很多,但是仔细看起来又琳琅满目,让高校毕业生们感到眼花缭乱。高校毕业生就业之所以变得如此困难,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校毕业生太挑剔,高不成,低不就,也可能是因为社会各界提供的看似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创业就业服务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校级就业课程缺乏一定的导向性和实用性,还有一些高校就业中心仅仅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如发布简单的企业和公司招聘信息,对各种企业的招聘岗位未进行系统分类,注重了校园宣讲会的企业公司数目,但是缺少学生对应邀而来企业投过简历后的实际就业效果反馈,缺少对高校毕业生就职公司或单位的跟踪与调查;注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指标,缺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分析。

(二)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根据调查,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薄弱,主要有几点:第一个方面是担任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在高校大学生毕业的理论层面指导较多,很少有去进行社会调研搜集资料,缺乏对学生实践上的指导。第二个方面是担任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绝大多数是没有创业的经历,主要是在课程里通过讲述一些经典的创业成功案例,目的是用来启发学生多方面全方位思考,缺乏“真人真事就在身边”体验感,即使心中有一丝创业的想法,可能也只是在心中想想,羞怯不敢与他人分享。

(三)高校毕业生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替代工作岗位的恐慌

人工智能技术随时代发展变得愈加先进,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岗位被智能机器人所替代。未来的岗位工作模式,可能由智能技术所主导,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削减一部分无足轻重的岗位。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相对会选择效率高、成本低、方便管理的机器人替代人力,导致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时人工智能替代工作岗位的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心理上变得更加恐慌。

(四)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根据麦克斯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资料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部分原因,主要是我国在就业领域中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短期内的不平衡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期望值较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与社会用人单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高校大学生直到毕业找工作时,才发觉自己的不足,甚至连企业用人单位最简单的要求,文档的编辑排版都做不好。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个人技能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所需要的是招进来就能上岗的员工,入职以后就能快速工作为企业创造可观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造成无法短期内实现就业。

三、人工智能时代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毕业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把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包含学习课程、专业实操、取得证书、性格发展、个人喜好等信息登记至“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同时根据企业发布的相关信息,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推荐适合的企业岗位,激发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高校对毕业生去向做一个统计和数据分析,为高校开设的课程做一个参考因素。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搭建的高校毕业生精准招聘平台为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匹配技术,通过供求两端测评、智能精准匹配、人岗双向推荐、线上线下对接,逐步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岗位,为用人单位提供相对合适的优秀人才。基于此系统优势,高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系统对学生的学业及兴趣各方面进行测评,查漏补缺,有利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对高校的毕业生综合能力进行全方面的把握。

(二)加大新时代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问题,建议如果高校有条件,可以安排就业创业课程的老师一同与学生深入招聘会现场根据实际出现的就业问题进行直接指导,学生在就业方面产生的问题方便及时解答,同时对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其次,邀请高校最好是本校的优秀就业生回校分享就业成功的经验,这些曾经学长学姐的宝贵就业经验,他们真实的社会求职经历,会更好得为高校毕业生树立就业榜样,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指点就业方向。对于高校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需创建新时代高校就业创业示范课,对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深入推进就业创业课思路创优、教材师资创优、教法创新,以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高校加强教学改革,“引”人工智能进校园

传统的教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接触到书本上的内容知识,相对于网络的传播速度,显得有些过时。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材没有与社会最前沿的技术进行有效衔接。经过调研,高校中的实践课程较少,且缺乏一定的实用性。所以,高校应加强就业创业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科学技术的积极学习者,科技创新的主要研发者。“引”人工智能进校园,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如选聘有经验创业已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授课选派学科专业教师去著名企业或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并探索知识的实用性。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再者重视实践操作课程,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及时更新到学校的特定就业创业发展平台中,建设多功能的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思考这些最前沿的智能技术,会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到社会就业创业有哪些影响。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把大众创业引向深入,支持就业创业投资,鼓励社会主体创业。校企合作是目前推动高校大学生批量就业的主要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企业文化、岗位需求、企业各部门发展状况;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生活以后,比较适应学校的应试教育,大学生应具备的拓展性强的创新意识却很薄弱,而校企合作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和人生目标。将企业或用人单位邀请到校园,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毕业时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将大学生送入企业,有助于增加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工作时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面对人工智能的兴起,高校毕业生应积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社会就业压力,同时高校并应根据自身条件,最大限度地将最新的智能科学技术和产品引入到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中,激发学生知晓掌握知识才能创造科技的求知欲。定期邀请多方位校内外就业创业达人来校与高校大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在就业创业方面感到疑惑或迷茫的学生现场指导答疑。另一方面,加强与使用人工智能程度高的校企进行合作,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创造学习前沿技术的条件,支持高校毕业生发展创业投资,拓展社会创业就业发展空间,才能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人工智能大学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