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佳幸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今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以及各个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提升其国民核心素养的研究。人才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及地区逐渐把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例如,2005年我国台湾地区正式启动了有关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计划;又如2009年起,日本开始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关注的是日本社会以后的主要动向以及培养日本学生适应日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推动日本课程的改革,促进日本教育的发展;美国非常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要培养高精尖人才就要加强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适应以后社会的快速发展。[1]
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已经做出了重大努力,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不可否认的是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2]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健全地成长、发展和进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教会学生做人应该是重中之重。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我国通过借鉴国际教育可以参考的经验和成果提出要注重提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进行揭示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历史一定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学生才能对历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学生才能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要客观公正,学生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坚持唯物史观有利于学生对历史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包括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这两者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观念,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观念,时空观念是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有一种时间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记忆都是比较零散的,他们一般很难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贯穿起来,空间观念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要了解历史时间、人物等所发生的地点、区域等,当代学生学习历史时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多种可靠的方法和途径获取史料,并以所获得的史料为依据努力再现真实的历史。历史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真实,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认识和了解真实的历史的唯一桥梁就是史料。史料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资料,史料有不同的类型比如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和转手史料,其中最可信的是一手史料但是一手史料的获取相比较而言难度会大一点,收集史料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应该掌握这些途径和方法,除此之外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辨别史料的真伪需要学生的积累。
历史解释是指在以史料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能对历史进行自己的解释和表述的一种能力。学生要了解历史叙述中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解释,历史史实一般是不会带入主观色彩的,是比较直白的。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资料也是由人编写的,所以历史叙述多少会有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历史解释,很多作者在著书的过程中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都会进行解释,历史也是如此,历史解释就是对大家不是非常熟悉抑或是不甚了解的事件进行解释,学生要了解历史解释的不同方法例如串联方法、古今联系方法、中外结合方法等等,在能够掌握史料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自己进行解释,学会从历史解释问题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根据手上的史料来一步步的实现对历史进行解释。
家国情怀是对历史的事实与其价值有自己的观点和取向,它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正面的价值取向。基于史实对历史价值有一定的判断是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基础,但是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的感受、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形成了他自己的价值观,因此他们评价历史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分辨真伪、善良和丑恶、公平等等,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加强对历史的认同感,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在这种正面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遇到问题才会正面的去解决处理,并学会在培养历史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自己学习和总结的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去,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