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玉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体育学科是一门容易受到忽视的学科,在大学也不例外,在大学,体育课程一般一周几节,可以选择的体育运动较多,但是,学生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而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高效教学,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以合理设计任务过程,保证任务完成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显著地优势,通过促进学生完成各种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语言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任务教学法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原则的情况下,才可以保证任务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高任务教学法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可操作原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则,在任务可操作、可实施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因而,可操作原则非常关键,遵循可操作原则是任务教学法开展实施的基本条件[1]。第二,趣味性原则。在任务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趣味性原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则,利用任务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趣味原则下,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因而,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任务的趣味性,丰富任务形式,使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欲望。第三,实用性原则。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任务的形式以及任务的后果,需要保证任务的实用性,不能为了任务而设计任务,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任务,保证任务质量,保证教学质量。
在任务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任务目标,根据目标制定恰当的任务,保证任务教学法的顺利开展,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明确任务目标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需要根据体育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能力、学习基础等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在任务教学法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可操作原则,制定恰当合理的目标,避免目标难度太大或者太过简单,目标难度太大,会影响任务的完成开展,目标难度太小,达不到教学的目的[2]。另一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层制定目标。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众多,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与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刀切的情况下无法保证任务型教学法的开展实施,在分层设计目标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保证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乒乓球相关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有基础,一类无基础,针对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目标,有基础的学生需要颠球颠50个,没有基础的学生需要颠20个,循序渐进,设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任务教学法运用过程中,任务是教学的主要工具,选择恰当的任务是任务教学法实施的重中之重,因而,选择恰当的任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第一,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任务。任务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因而,选择的任务需要与体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需要具有代表性,通过选择恰当的任务,可以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可以将体育活动与知识巧妙结合,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选择趣味性较强的任务。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巧,因而,为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保证任务的趣味性,从而保证任务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3]。例如,在学习篮球时,可以组织篮球比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巧。
在体育活动中,大多数体育运动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配合,因而,利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小组成员的配合,通过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有效开展任务,提高任务质量,保证任务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小组成员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高效完成任务,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相关内容,明确任务目标,选择恰当的任务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合理设计任务过程,还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配合,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