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岩
节奏训练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帮助与作用,可以激发儿童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增强儿童的乐感和律动,提升儿童的音乐记忆力,促进儿童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学习音乐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儿童学会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培养儿童的乐感,提高儿童的音乐审美意识。对于儿童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学习过程,就需要从三个方向来具体描述:第一,需要让儿童拥有欣赏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儿童建立情感体验的基础;第二,需要让儿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体裁、形式以及风格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判断和理解;第三,需要让儿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音乐的基本要素、曲式结构、音乐体裁等知识,以及了解各时期、民族、题材、风格的音乐类型。
节奏训练对于帮助儿童建立情感体验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简单来说,儿童在模仿动物叫声的节奏训练中,其实就在体验动物的角色和情感。从具体来说,如《会跳舞的洋娃娃》这首歌曲,儿童就可以根据洋娃娃的身体特点,以跳舞的形式,来完成相应的节奏训练。音乐的第一段节奏欢快,儿童所表现的节奏和舞姿,就像是一个本没有生命的玩具,突然获得生命的那种欢愉和兴奋;第二段节奏舒缓下来,儿童所展现的舞蹈,则像是一个安静的洋娃娃,失去了刚开始的兴奋,却多了几分孤单。在这样的节奏训练中,儿童就可以凭借身体的动作,来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
儿童学习音乐的第二个步骤,就是要脱离欣赏,敢于自己走上舞台,展现自己的音乐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能力与自信是关键,而节奏训练对于提高儿童音乐记忆,培养自信心有着极大的帮助。
为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来建立儿童的成就感。如还是在模仿动物叫声的节奏训练中,以歌曲《母鸡叫咯咯》为例,由师生互动来完成以下问答:
母鸡,母鸡,怎么叫?母鸡,母鸡,咯咯叫
小狗,小狗,怎么叫?小狗,小狗,汪汪叫
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猫,小猫,喵喵叫
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只有第一句是原歌曲中可以找到的内容,而后面两个都是儿童自己根据规律得出的结论,在这样的训练中,就让儿童的自信心得到了锻炼。
另一方面,在培养儿童音乐记忆力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节奏训练的方式。将歌词按照节拍划分好位置,抛开音乐旋律,单纯以节奏训练的方式念歌词,再逐渐加入旋律,将节奏训练演变成歌唱训练,帮助儿童记忆歌词与乐曲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完整并且完美地学会这首歌曲。
儿童学习音乐的第三个阶段,就要从演唱趋向于创编。引导儿童能够主动哼唱出符合节奏的曲调,就是培养儿童创编能力的过程,节奏训练同样可以派上用场。
在《瑶族舞曲》这首乐曲中,可以利用打击乐器鼓或者拍手来进行节奏训练。第一步要求儿童在听乐曲时,利用鼓或者拍手,为乐曲伴奏;第二步则要求去掉乐曲,将记忆中的乐曲节奏打击出来,寻找其结构变化;第三步就要儿童充分发挥想象,按照刚才的节奏,边打击边哼唱,创编出新的音乐。这样的节奏训练步骤,就是在引导儿童自主创编的过程。
儿童学习音乐的第四个方向,则是要传承音乐当中的文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同时音乐又是一种载体和媒介,其中蕴含着更多的文化。儿童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音乐中的文化渗透,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音乐的内涵。
节奏训练有利于儿童传承音乐中的文化,尤其对于部分音乐来说,节奏比乐曲更重要。如歌曲《船工号子》,整首歌刚劲豪放有气势,儿童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模拟船夫拉纤的动作,根据节奏前后摇摆身体和双手,体会乐曲的现实意义;其次可以组织拔河运动,儿童在拔河的过程中呼喊《船工号子》的节奏,让所有人都能按照一个节奏使出力气,让儿童真正认识到劳动号子的作用,感受到纤夫文化的色彩。
总而言之,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学习中的应用广泛,从感受鉴赏音乐、歌唱表演,到自主创编和文化传承,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中,都可以利用节奏训练的方式,来帮助儿童学习音乐,加深儿童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音乐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