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南昌市松柏小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为学好其他科目提供知识基础,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式教学,灌输、填鸭式将教学内容以板书形式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降低、课堂融入性差,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培养。为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针对学科内容积极创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力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自主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对学生培养核心素养也起到积极意义。然而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由于教龄较长,对创新教学理念接受缓慢,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少对知识的思考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缺少发挥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极大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1]。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文字、词语、文章、写作等文字理论知识为主,相较其他科目较为枯燥、单一,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重视成绩忽略过程,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缺少对语文知识深入思考和探索机会,这种被动、机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仿佛机器人般缺少思想,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语文知识学习,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科目只有充满兴趣才能学好,语文科目更是如此,假如学生对语文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寻找与语文相关的资料,积极主动涉猎课外知识,能够自发的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阅读[3],这种自发性学习源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老师亟待思考的,教师要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专注力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情境教学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独特、新颖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要借助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更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模拟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中,通过教师的情境描述,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通过提问“一共丢了几只羊?”“到底修还是不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够加深语文知识印象,进而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依托自主学习能力,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从台前到幕后,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4],促进学生在高校课堂下发展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关注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多思考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时,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这篇课文表达的感情是什么?难忘的事情有哪些?父与子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在思考中自主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成绩,教师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以讲授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为主,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对所学语文知识无法很好的应用,影响学生未来发展[5]。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条件允许也可以多带学生走出去,到户外体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理解、感悟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与自然有关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感受自然的魅力,随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自己看到的有关的小文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梳理思路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文字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更加明确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关于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培养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