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四个转变”

2019-12-18 07:09佛秀芳
魅力中国 2019年27期
关键词:农牧业大省农牧民

佛秀芳

(中共黄南州委党校,青海 黄南 811399)

一、“四个转变”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基础

(一)加快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这是立省之本,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1.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地位。一是涵养水源功能。青海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水塔”;二是生物多样性功能。现在,藏羚羊种群数量达到了7万多只,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由不足3000吨恢复到8万吨,增长了近30倍。三是碳汇功能。青藏高原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是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储存库和缓冲器。

2.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强化了自然优势

一是基本形成了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东部干旱山区、柴达木盆地五大生态板块的建设格局;二是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改善,湟水河治理让群众享受“生态福利”,老百姓的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

3.绿色转型升级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循环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二是经济结构不断变轻变绿,积极推进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比重提高到64%,产业结构逐渐向绿色化转变;三是节能降耗取得实质突破。

(二)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这是省情之要,核心是凝心聚力。

1.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共融、五大宗教俱全的省情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现实需要。

2.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实践成果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现实基础。2018年,西宁市和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14个县17个单位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示范单位,获得命名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

1.构建交流机制,拓展合作领域。2016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共邀请中东欧11国、“一带一路”沿线13国参会,共签约项目86项,签约金额384亿元。今年一季度,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进出口总值两亿元,同比增长20.8%。

2.加快通道建设,推进互联互通。在建设“一带一路”战略中,青海交通建设再提速,大交通格局日益清晰。

3.构建合作平台,提升贸易水平。近年来,青海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经贸合同,青海向西开放的窗口逐渐打开。

(四)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这是富民之计,核心是“三农”转型发展。

1.农牧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基本建成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已初具规模。

2.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加快形成。截至2019年2月,全省已评定省级农牧民示范合作社380家,规范化合作社4617家,示范性家庭牧场253家。黄南州已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48家。

3.农牧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农牧业综合补贴、生态补偿等政策力度加大,全省农牧民收入步入高速增长期,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二、“四个转变”推进落实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青海

1.当好生态守护神。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2.打好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两张牌。

一是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高原生态农牧业;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强观光旅游、注重生态旅游、稳步发展红色旅游;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构建,打造国家重要能源接续基地。

(二)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民族团结大省

1.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建设。2019年青海省实施的民生保障工程包括脱贫攻坚工程、就业促进工程、全民健康工程、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等。

2.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二是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三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四是不断完善青海特色的寺院社会常态化管理模式和寺院服务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宗教和睦、教派和顺、寺庙和谐。

3.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新路径。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物质和人心基础;二是把握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方向,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构共识,增强共性;三是是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

(三)提高发展站位,融入国家战略

1.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要求我们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紧紧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青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个主题,将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提质增效、稳增长相结合。

2.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要求我们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青海省融入和参与的重点区域和国家应该是南亚国家、西亚国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等周边国家;重点产业应该是公路、铁路、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现代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等能源建设,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机械设备制造、金融服务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与上述国家共建经济走廊、经济合作开发区、各种试验示范区等,共同开发,共谋发展。

3.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必须调动调动和依靠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

(四)坚持富民之计,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明确农牧业发展方向,形成“南牧北农、互补发展”模式,加快融入全省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农牧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典范;探索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方式,促进农牧业组合型、集群化发展;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猜你喜欢
农牧业大省农牧民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先进制造业:河南崛起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