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禄
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渐壮大,而许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并行。现阶段诸多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基础艺术教育,而此过程中合唱教学成为一种表达音乐的重要方式,受到了许多音乐教师的喜爱并在课堂以及比赛中广泛运用,是较为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也能充分调动起课堂氛围,而且合唱音乐也是国际舞台上较为庄重的音乐表演形式。因此,随着素质教育备受人群青睐与重视,教师与学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特征进行音乐培养。
音乐不同于其他传统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其教化作用培养学生合唱能力。首先,音乐教学应以合唱的形式表达,可纠正学生的基础发音,是发展音乐加强合唱素养的前提。若想做好每一场排练与表演,就应该提前感受合唱的节奏旋律和音色,让学生体验合唱与独唱的区别,加强对音阶的敏感性。甚至在合唱过程中还要教会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渲染好每一首音乐的色彩引起内心共鸣性,从而能更好地感受音乐内容;其次,合唱可以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增强舞台自信心,让性格内向、不愿表达的学生可以更加积极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实际彩排过程中,若学生们需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爱国性歌曲,应该注意情绪的起伏,第一段与第二段应该呈递进方式,当和弦出现时注意平衡声部与重唱技巧。这首歌的音乐表现力比较强,能激起学生对作品所表达情感的共鸣,激起澎湃之情,加深对此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重视起素质教育前对应试考试学科更加重视,而忽略音乐教学。并且多数学生的资历与音乐天赋不足,无法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加之缺乏教师课堂引导,因此学生对合唱教学兴趣度不高。教师若想加强学生音乐能力,便首先要重新挖掘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性好动且性子不稳定,教育难度更高,但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肩负沉重学业负担的他们若在此时期接受音乐教学,可以较大程度缓解精神压力,故而渐渐对音乐重视起来。学校与教师也应改变以往对音乐教学的态度,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让其与文化知识教学并进,积极组织音乐合唱活动让每位学生感受学校的重视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团体赛,让其在此过程中学会相互沟通,互相学习增进配合性与团队意识,或者让学生提前体验合唱彩排,从中吸取经验再分成小组实施针对教学,力求每位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有情感的共鸣才可以加深音乐合唱的深度,所以教师首先要借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随后产生深厚情感,进而在集体合唱过程中充分表达出来。学校可以增加课时、增加教学时长,着重以此为出发点,提升集体合唱能力。现如今多数学校布置的音乐合唱课程较少,老师无法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全面传授音乐知识,所以还需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延展课外教学。利用新奇音乐背景提升教学效率,开拓学生视野,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作品背景,提升理解度可以表达曲目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排练《蒲公英》曲目时,教师可对蒲公英具体讲述的故事进行渲染,加之此历史背景是作者的亲身感受,有利于快速提升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又例如在处理作品《天空》时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创编肢体语言的方式将动作融入到歌曲里面去,既达到了良好的舞美效果,同时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会处理得更加自然。
合唱需要集体共同配合,才能发挥它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作用,而且同时还能挖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让每位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缓解高中学业带来的沉重压力,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音乐排练过程中,需加强合唱教育重点以及创新教学方式。除了加强职业水平还需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传授学生合唱技巧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