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笛音故园》为例,浅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

2019-12-18 00:53黄敏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乐亭笛音定风波

◎黄敏

一、粗读小说

粗读小说,其实就是指导学生粗线条地了解文本,让学生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根据题目去猜想书中的内容,然后关注一下书本的前言、小序、目录,再浏览一下书本,初步了解书中的内容概要。

二、深入研读

在初步了解书中大概内容后,学生开始接受任务,一次又一次地对《笛音故园》进行研读了。

(一)品人物,理情节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孟飞姐姐在《笛音故园》中,对乐亭先生的描写十分生动,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他们在第一次阅读后,纷纷向我表达对乐亭先生这个人物的喜爱。抓住这个“喜爱”,又基于五年级时曾进行过的人物描写训练,我布置了两次作业。第一个是利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对乐亭先生的形象进行归纳分析;第二个就是通过画书中的人物关系图,理清故事情节。在这两次的作业后,学生对书中的主要人物乐亭先生和书中的情节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乐亭先生从开始的“喜爱”过渡到了“敬佩”。

(二)找线索,明主旨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在《唯一的听众》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线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个“兴趣”,布置了一项作业:根据“线索”的定义、作用和找线索的方法,去找找《笛音故园》中的线索。陶行之先生曾说过:“相信学生,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众多的答案中,经过小组讨论判断后,学生给《笛音故园》找出了三条线索:以牛大民借的债(连本带利20元)来推动故事发展;以乐亭先生的笛音来体现情感变化;以《定风波》来强调人物品质。读到这里,学生都体会到了乐亭先生的积极进取,乐观和旷达。在找线索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确实,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三、深耕种植

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有效积累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之前的几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起,这时,我就趁机让他们筛选出几个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进行更深入的研读了:人物研究组,以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份,讲述他与乐亭先生的故事和看法;《定风波》组,搜索《定风波》与乐亭先生品质的联系;笛音研究组,研究每次笛音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杨家将》组,乐亭先生为村民们唱的大鼓选择《杨家将》的作用;插图组,根据书中的情节创作插图;《对花》组,了解河北民歌;方言研究组,学习书中出现的河北方言和一些不懂的字词。在小组的深入研读中,学生拓展了视野,增加了知识信息量,陶治了情操。

四、分享果实

分享,可获得爱和归属感、可以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在这一次又一次地研读中,《笛音故园》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硕果累累,那又该如何指导他们把果实与大家分享呢?我给了学生八个字:“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于是,各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内容和自己的特长,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汇报方式:有诗歌朗诵,有民歌对唱,有插图展示,有粤语“古仔”,有情节补白,还有知识问答。学生一起设计台词,一起制作展示,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认为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关键在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深入钻研,并得到一定的横向发展。这样,就能由一本书为起点,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领域,真真正正地把书读厚。优秀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融于生活,那么阅读的分享形式,我觉得就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让读书分享达到“知”“情”“意”的交流。

结语

“读好书,好读书。”坚持开展读整本书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与各学科进行贯通,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心中播撒下文学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并去传播世界上的光明和希望。

猜你喜欢
乐亭笛音定风波
有趣的乐亭话
定风波
秋韵
邱 含
乐亭大鼓生存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预测
乐亭大鼓让校园盛开德育之花
云中笛音
联墨双馨
《苏东坡·定风波》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