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转设期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探讨

2019-12-17 08:03陈培培
科技风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新工科辅导员人才培养

摘 要:独立学院正值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要求,辅导员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独立学院转设期的新困境以及独立学院转设期辅导员的重要意义,并探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时期的辅导员工作思路,以期促进独立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辅导员;独立学院转设;新工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3E)这一概念伴随着新经济、新产业、新形势应运而生。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同时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1]。“新工科”归根结底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创新去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融合新兴技术、多方力量协同育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远大的目标[2]。

各高校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方式等。各高校不仅应当重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应当进一步强调品格方面的培养,梳理为“品格、知识、能力”全方面新工科人才培养[3]。

二、独立学院转设的新时期

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办学实体。它在推动我国教育机制的发展与创新的同时,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办学特色不突出;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竞争日益激烈;教学资源不足;自有师资队伍不稳定等[4]。长期陷入公办民办“两不靠”的尴尬局面。为此教育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独立学院的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转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优化调整的必然趋势。

因依赖母体高校师资、迁址异地办学、未施行二级化管理等诸多现实原因,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在应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及人才培养中协同育人过程有现实困难。而处于转设期的独立学院由面临着教师流失、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困境。

三、新背景新时期下的辅导员工作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的重要意义与现状

伯顿·R·克拉克(Burton R.Clark)曾说:大学是一种“底部沉重”的组织[5]。辅导员作为各高校一线教师,是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亲近、交流沟通最密切的老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业教务指导以及学生的心理辅导调节等等。因其身份特殊性,辅导员天然有着高校行管人员、教师所不具备的独特影响力[6],学生的发展成长中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一些独立学院中因师资不充分、辅导员学科背景等原因,辅导员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又从事少量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教、带学”辅导员工作模式[7]。可以说,辅導员不仅是学生青春路上的陪伴者,更是学生人格修养、学识养成、家国情怀的引路人。

(二)新背景新时期下的辅导员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独立学院转设期,同时又逢“新工科”,当务之急是辅导员如何通过工作经验、结合现状,合理应对“新事”、“新时”和“新势”[8]。

首先,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成长确。时代在变、形势在变、所面对学生也在变,但辅导员的初心绝不能变。作为连接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辅导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充满热情,以自身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鼓舞学生、感染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能力、职业能力。而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人才品格在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除了爱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针对新工科人才品格的要求,还要培养学生理性的态度,自信、进取、求实精神,勤奋踏实、协作共享的品质及洞察力、判断力、耐受力和自控力。

其次,应对“带教、带学”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辅导员必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辅导员依托学科背景,选择符合自身特长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授课的同时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增强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使得辅导员更为全面地了解、融入学生,更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学生困难、问题,从而更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服务。辅导员需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育指导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学科背景实现育人目标。

最后,辅导员应理清繁杂日常事务工作的主次之分,学校也应建立全校教职工育人理念,加强在常教学活动中育人工作。在这一特殊的转设期,必须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硕,贾卓男.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D].大连科技学院,2018.

[2]陈卓然,华振兴.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86-89.

[3]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2):17-24+103.

[4]潘柏,邵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八所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江苏高教,2019(07):86-90.

[5]伯顿·R.克拉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45.

[6]李薇薇,邱东.辅导员影响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7):33-35+46.

[7]杜娟,罗冰,宋鹏程.新工科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45):24-26.

[8]龚嶷.面向“新工科”的研究生辅导员“六化”工作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8,5(11):282-284.

作者简介:陈培培(199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猜你喜欢
新工科辅导员人才培养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