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38年春,农历三四月,成立绥蒙工委,从延安各学校各机关抽调干部。从陕北公学的学生中,调得贺廷俊等十余人。由延到定边,随蒙汉骑兵支队及工委,到达桃力民一带。1939年,绥蒙工委改组为二,一为绥远省委,赴大青山开展绥东抗日游击战争。一为伊盟工委,领导伊盟及绥西地委,仍在中滩(包头西门外百里处)桃力民一带。贺廷俊在桃力民学校当校长,教员,并参加桃力民动员委员会工作。
二、贺廷俊在伊盟工作,主要做群众工作,教育工作,受伊盟工委领导。主要在汉人地区,汉人中工作。同蒙旗、蒙人有往来有关系,主要责任在学校和动委会。他在当时,是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一般干部。在工作中表现积极,能完成任务,能服从党的领导。同群众关系很好,得群众信任,群众也很听他的话。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发生过什么问题。同他一块去的其他人,或不服组织,或嫌苦,或嫌职位小,或嫌穷。他没有,比起来他是优秀分子。
三、记不清是1940年秋冬(他本人记得确实。应由他谈。我1939年年底已回延安。)或1941年春夏,他从伊盟回延安。1940年起伊工委由刘瑞森、杨一木负责。撤退两次。一次撤到母肯淖一带,一次撤到张家畔(靖边)。不知他是第一次、第二次回延的。撤退的原因,是由于1940年起,全国蒋介石的“反共”“摩擦”高潮,国民党企图投降日本,出现汪精卫降日,皖南事变,胡宗南要进攻延安。绥境,傅作义吞并新三师,挤走八路军。有些人在这之前,或这时候,发生动摇,开小差,如马大肚子、田××、谭××等人,从桃力民一带逃到绥西或回老家四川、南方去了。贺廷俊毫未动摇,坚决同部队,同工委人员,退回延安。贺在退回中无任何问题。
四、贺回延安后,先在边区文协工作,任秘书,归白彦博领导他。1941年,边区政府成立民族事务委员会,我任主任,要辅助工作人员。我从行政学院,调到王耀卿,从边区文协调到贺廷俊,到民委任秘书,助我处理蒙回民干部、学员的问题。1945年起,他又兼任边府秘书处秘书。在机关党委过党的组织生活。1947年解放军围攻榆林,他同抬云梯战士、民兵一起到城下,准备爬上城墙,首先入城找寻我或我的尸体。战争中,人人称他勇敢、坚决。1948年收复延安后,他任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民委秘书(杨明轩任民委主任)、边府秘书处秘书三职。1949年,西安解放,随边府入西安。西北大区的西北军管会成立,陕西省的军管会成立,他由边府调到陕西任交际处副处长,至修建人民大厦,调任交际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事务工作)。到1958年后,才交际处长兼省人委秘书长(还是事务为主)。
五、在1943年整风时期,我到他家去过不记一(?)二次,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知他在榆林中学,同学中有高凌云(为国民党22军军长高双城的儿子。那时高凌云尚未任22军的团长。1953年后任陕水利厅副厅长)。
关于贺廷俊的党籍是在延安,或在桃力民解决,我不记了。问他自己。我只记得,他同我往来,已是党员或团员了。调他们时,是由工委组织部长李衡经中央组织部或学校的党组织给转关系的。
1943年以前,兄嫂对他参加革命工作,不挣钱,不能养活父母、妻、子女、小妹妹等有意见。认为他自己穷苦,还累妻、子、女、父、妹也跟上受穷受苦。1943年后,尤其1947年延安失,复,西安解放,全国解放,家中再无对他有不满言行了。
关于贺廷俊的材料
(一)贺廷俊,延安人。父亲弟兄二人,一在南门外三十里堡住家务农。他父在延安城内住家。1938年日本飞机炸延安后,房屋皆被炸毁,他家迁出城外,在南门外七里堡山下打了两个土窑洞住着。贺廷俊弟兄二人。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期,当小商。姊妹不知几人,我只知他有个妹妹,在抗日后期与革命干部结婚,不在延安了。
(二)延安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唐宋已很有名,尤其宋、元、明、清數代,在军事政治方面出人不少,但总不及中共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年多,领导抗日胜利,解放全国,伟大光荣,真正名扬全球,振奋人类。同治年,回民暴乱,延安几乎人烟断绝。辛丑条约后,各帝国主义利用天主教,进行文化侵略。延安为陕北天主教中心,外国传教士,不啻当时中国政府的太上皇。因此,辛亥以后的十多年,延安,在传统的“孔子”和“天主教”统治之下。1924年冬,由绥德四师,中共领导的反基运动,开始打下了“洋人”“洋教”的威风。
(三)由1924年到1927年,延安的大革命,由两支力量领导形成。一支为1924年秋绥德四师学生中,中共党团员罗百福、张赓飏、吴鸿藻在中共绥德地委领导下的各种革命活动。一支为1925年,由李子洲为后台,呼震东、田伯英为前台的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校为中心,其中当然是中共延安特支、延安地委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汇合而成1927年春夏,延安的大革命高潮。四中被封闭,是大革命的结束,土地革命的开始。
(四)罗百福,四师三班学生。1924年秋加入S·Y,为四师学生参加最早的十人之一。从1924年搞国民会议促成会,反基,“五卅”后援,学联……为活动分子,积极分子人物。1926年夏秋之际,未毕业,随史可轩、李子洲、杨明轩、呼震东等入西安,参加西安的大革命。一直未回陕北,闻抗日战争中在国民党某军队中任团长,被特务暗害,暴亡。1943年,我调查,罗为贺廷俊姑表哥哥。罗与我同岁,生月大。张赓飏、吴鸿藻,与罗同入四师。两人在1925、26年先后入党。1927年春二、三月毕业。回延安,在延安县教育局任局长、视学员。在延安县第一高初小学(完小)任校长、教员。担任延安城内支部书记,城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书记。1933年前,1932年陕北鼠疫流行病中,张、吴先后病死。按年龄计算,张、吴二人皆给贺廷俊当过小学校长和教员。张、吴与我同班同毕业,他们入党都经过我。1928年后,陕北特委成立,他们又在特委领导下工作数年。(1928年至1932、33年死)估计罗、张、吴对贺廷俊不会毫无影响。而且,延安四中在1925、26、27年春夏,很红,次于四师,比榆中还红,故被封闭。1927年到1935年,延安四中,发生学潮,敌军搜查学校,对延安人不能毫不知觉。1934年起,尤其1935年,红白对战,延安屡受红军打胜仗的影响而城内敌人恐慌。1936年起,延安四中,又到张光远同志手中(中共党员,任校长)。1937年,“双一二”事件后,毛主席,党中央,红军,陕甘宁特区党委,特区政府,八路军留守处,都在延安。党校,马列学院,抗大,陕公,女大……延安成为抗日中心,革命中心。妇孺老幼都知中共。党和革命的影响对延安人,格外深厚。因此,贺廷俊,生长在延安,是“天时”“地利”和“人缘”三者合一的。
(五)贺廷俊住榆林中学,当在1936、35、34年。1937年不知是春天或暑假回来,参加了抗大(?)陕北公学(?)的抗日救亡、革命学习。他在榆林中学,同我三弟赵仰概为先后同学。我弟初中在榆中毕业,高中到绥德师范。他们同学大约在1934年前后。榆中的校长虽反动,学生中党与团的工作,我的关系,1933年、1934年还有。教员,个别党员或同情分子也有。个别叛徒也有。学生中,国民党党员并不多。
(六)国民党搞三青团是抗战后期,兵源缺乏,蒋经国同陈诚勾结搞的,在1939年之后。陕北、榆林国民党从1930年后,才向井岳秀打主意,1932年才拉井“入党”,井部旅长团长1934年尚未全是“党员”。1934年正月,井部的营长尚非“党员”。青年学生在学校中有三民主义、遗嘱、党义、教材、教员。每周有纪念周(对孙中山)。教课本为南京伪中央教育部所审定之教材。教员中有国民党员(也不占大多数)。学生,初中多在十六岁至十九岁,高中多在二十岁上下。按国民党党章,只能在十八岁以上,成年,才可加入。在未有三青团之前,国民党吸收十六、七岁青年入党的事,没有听到见到。1930年至1935年,北京,国立、私立大学中的大学学生,年在廿岁以上,卅岁左右,加入国民党的,还不到百分之一、二十。不能把国民党看的太多太大。国民党滥吸收党员,在1939年后,也有条件、年龄、职业等限制。国民党坍,也坍在党员太多,控制和领导、照顾不了。上下脱离,甚至相背太甚。
(六)延安第四中学,从1925年到1935年,培养了不少青年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大多为延属各县学生为多,延安本地人并不太多。绥德、米脂、榆林,立中学后,各县学生不少,本县本地学生占很大数目。四中,只留得姚安吉等三、五人在学校当工友的中共党团员,坚持了1930年到1937年中央、毛主席入延安。
(七)我调贺廷俊到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任秘书时,本来从伊盟回延安的,还有一位延安人,名叫李耀华,同贺廷俊的情况差不多,家中比贺家富有一些,年龄小一点。我原来想要李也来工作。结果,调时,李不来。后闻李退伍回家,当老百姓去了。1935年到1940年,做蒙古工作,最苦。不只同日寇、国民党、蒙奸、汉奸斗,而且衣、食、住、行、用,件件困难,医药缺乏,天灾、人祸,自然灾难很多,风俗、习惯,无一无难。1940年到1946年,在延安,搞民委工作,更无人愿搞,嫌“搞不出名堂”。蒙文,未学,不学,难学,蒙古解放更不知在何年月。尤其调当秘书,做事务工作,要同很落后的不懂汉话而且吸食鸦片的蒙兵蒙官来往招待他们。蒙人都有马骑。延安,人多,粮草困难。干部分大、中、小灶吃饭。蒙人吃饭,不要求中灶、小灶,但要“牛奶”,“肉”,“熟米”,与汉人不相同,而且“肉”要多。每马每日要二升料,十斤草。草要在数十里外运。一般干部,大灶饭,一人一天才斤半小米或一斤小米,而一马一日便须二升。至少一天要十多匹马。料也要从数里、数十里外运来。给高级首长当警卫员,当勤务员,还有不愿意干的,伺候蒙人、回民,“将来落什么结果?”很多人不愿干。都为“今日伺候蒙回民族,他们革命胜利,成功,认不认人,难卜,难定,难保!”“谁干这种傻事?!”
(八)贺廷俊当省人委秘书长,是由做事务工作,由延安起当交际处长,西安修建人民大厦,招待外宾,招待住交际处的往来干部。一句话,从伺候人,得相信,被提拔的。他经1943年整风。经过解放战争。省人委的修建工作,有他的力。政治上,组织上,由于他做的事务工作出不了领导“首长”,省长、秘书长和机关党委(延安时代,边府党组)的指使范围,他不能有单独的意图或做法。伺候的人,都比他“位”高,“权”大。当然,开会的劳动英雄们,人民代表们,政协代表们,援朝时代的战斗英雄,来西北的国际友人,他认识了很多,招待过很多,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关系。陕西,政权的性质,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走资修正主义路线,主要应由省委书记们、省长们负责。我的看法,贺廷俊不能负担责任。他招待任何人的送往迎来及支费,都是经过事先领导布置及事后检查总结的。他只是谨慎勤劳地工作,并无额外享受的。他的开支权也不大。
(九)据我所知,他的历史、出身,并不复杂。榆林高初中一共才是六年。初中只三年。从十三岁到十九岁,或十六岁到廿二岁。初中也有十五岁到十八岁的。而且,由延安到榆林,是寄宿校内,榆林城内风俗虽腐朽,没有亲友,青年学生还有“校规”约束,也不易胡作非为。抗日日期,延安很繁盛,市面小商小贩极易得利。他家中兄嫂,不大赞成他参加革命工作。工作人员既“穷”又“苦”,家中父母妻子也跟着穷苦。兄嫂表示“父母妻子也养活不了,全要我们负担,能干得个啥?”胡宗南进攻延安,西安解放,全国解放,革命在全国大陆胜利,改造了他兄嫂的思想。1949年以后,再未听到他兄嫂对他再有什么闲言。
(十)总计起来,他今只50岁上下。1937年至今已三十年。小学六年的校长、教员,为中共党员。家在延安。受大革命及土地革命的影响多。延安是东北军、张学良“双一二”后让给我们中共的。他在榆林上中学最多六年,少才三年。他的榆中同学中最突出的为高凌云。高于复员后任陕水利厅副厅长。也到革命中来了。其他更无论矣。
估计,他不会也不可能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不可能是党内、政内的走资路线、资产阶级的代理人。他连一个副厅长的职权也不及。省人委的大权在省委书记兼省长的人手中,在时逸之那样的秘书长手内。各位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各厅厅长的权,都比他大。他实际只是事务工作的秘书长,主要还是交际处长的工作为主。交际处长是他顶戴过许多其他人,别人升之后,因他年久,事熟,才任交际处长的。論实权,他不及地委第一书记、专员及县的第一书记“权”大。名,当然,比厅长也大些,由于交际处给人吃、穿、住、车,供应了别人,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之故。我意应从本质上认他。
只供参考。他的职位、工作,我是旁观者。
赵通儒 瓦窑堡
栏目责编: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