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其琛
(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音乐作为艺术中重要的学科门类,不仅仅是文化的象征,在“润物细无声”中滋润人们的心灵,净化心田,因此,音乐教育的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更多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古代有“六艺”,而在当今的社会教育中,音乐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也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如音乐鉴赏课成为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等措施,都是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力度。让学生从音乐的魅力中,感知生活、学习的各种美好,继而形成美好的人生观,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教师,教育观念过于浮于表面,只停留在单纯的技巧层次,没有上升到一定的哲学教育高度,忽略音乐教育的最强大部分,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到教学内容。如教师在授课戏剧音乐时,除了理论知识的授课外,更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逐渐进入到音乐作品中来,与作者对话,与大师对话,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体悟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感知,这样学生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去理解作品的情感,领略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有效地理解社会现象,自身思想和观念上的更新,让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更为显著。
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独特地位更多的可以归结于它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性,通过它独特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充分领略到艺术的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经典红色歌曲《松花江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唱不息,《黄河大合唱》更是唱出了作为侵略时期人们的苦难和压迫,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振奋人心。这些经久不息的经典歌曲无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乐观向往,也更是千千万中华儿女的呼唤和号召,在当今社会的教育下,可以充分学习这些歌曲,在排练中,在学习中体会这种强烈的情感,树立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继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古代有“六艺”,作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音乐美术等艺术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文人墨客对于音律的掌握也是屡见不鲜,如在诗经《采薇》当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如泣如诉,让我们在感受古代文人墨客创作情感,领略魅力的时候,更加懂得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我们更加懂得如何排解心中的苦闷,如何发泄内心的不满等。在音乐教育的授课中,在选题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选题素材的价值所在,挖掘其德育资源,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要让他们对各个时期不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问题得到一定的感受,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教授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等虽然非常重要,但对学生而言,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的正确引领,才是更为重要和长久的关键所在。国家要求一切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点来开展教育工作,德育在最重要的位置,与智育齐头并进,所以,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教育中德育元素和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和道德情操,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才是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加强的。
奔着这个目的,学校要进一步革新音乐教育课程,在选题上等挖掘有趣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欢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学习,接触音乐、触碰音乐、熟悉音乐、爱上音乐。也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会、器乐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仅是技巧的提高,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升华,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真正的面对自己,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将音乐的德育魅力充分挖掘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和教师要注意积极的引导,避免低俗音乐的广泛流传,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正学生错误观念。
学校的教学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收获知识和思想发展的场所。学校的各项建设都应该围绕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这个基础上,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课堂授课形式多样,不走寻常路地设计课堂环节,加强课外活动的发展,进而进一步促进音乐的德育作用。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红色经典歌曲等比赛,使学生不仅享受比赛的乐趣,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创作背景和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体现音乐教育的思想引领和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洗礼等继而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从而结合德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情操。因此,学校应该坚持完善音乐教育中的德育资源,加强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自身的思想,充分发挥道德典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