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榕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1)
布艺贴画发源于唐朝,到迄今为止已有将近1000 多年的历史,盛行于现今的北京、河北,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自古物以稀为贵,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布艺贴画有着极高的艺术地位,在古代也只有皇室贵族、富商大贾才能拥有。并且多作为祖传宝藏,作为普通布衣百姓只能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即。也正是它自身的稀有珍贵,使得它在中国民间艺术中鹤立鸡群。
布艺贴画是一种以布为原材料手工制作而成的装饰品,以凤尾纱、棉布和丝绸为主要原料,而这种作品中包含了多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动物、植物和各种吉祥图案,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不同于油画、水彩画和国画,布画创作利用的是花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纹理图案作为创作元素,用剪刀剪出各种想要的造型,再进行创造性的拼贴,这些无序中夹杂着有序的花布给生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正是由于布艺贴画有着丰富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它比较容易的制作过程,因此它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中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布艺贴画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想必这也是它在民间艺术中如此深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在民间艺术中,布贴画最初是由农家妇女们用缝制衣物所剩下来的碎布头去剪贴一些图案、花卉,并缀纳在小孩的衣帽和鞋子上作为点缀;有剪贴成“鱼戏莲”装饰在新婚男女的枕头上,寓意夫妻关系恩爱融洽;老年人用的一般都是“福、禄、寿”题材;表现儿童题材的通常有“五毒”等图案,有辟邪镇恶之意;花、鸟、虫子有祈福吉祥之意。布艺贴画这种手工剪贴的艺术形式也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精神特质和审美内核。
布艺贴画通常用白色作为底子,而它所表现的内容颜色丰富明亮,剪贴的边缘线明朗清晰,堪比木版画的刀木特点。可根据所创作的作品的整体格调去搭配布料的材质及颜色,用不同颜色的布搭配出各种冷暖色调,甚至渐变色调。
根据千奇百怪、不规则的布块形状拼贴出各种风格的作品,受民俗风情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的熏陶,传统工艺品的启发等,这些丰富多样的题材给布艺贴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其崭新的面貌走入现代生活中,并成为装饰艺术界的一股清流。
布艺贴画也是属于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的其中一种,它最早起源于古代妇女对于一些废旧布头和破旧衣物的二次利用,使其变废为宝,进而也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在民间艺术的发展中已经持有资源的可循环利用观念。然而随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质文化的追求逐步转向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艺术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因此诸如剪纸,刺绣,皮影等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迅速蓬勃兴起,深受国内外艺术家欢迎。
布艺贴画融合了陶艺,雕塑,美术等多方面的工艺技能,艺术本身也是由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这种潜在的碰撞中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才能将布艺贴画工艺引向更好的发展方向。要在各个艺术流派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善于不断汲取众多流派艺术的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中的精华来充实自己。只有这样,布艺贴画这种民间工艺才能逐渐壮大和发展起来,使自己的本体和原则变得更出彩、更生动。
布艺贴画的装饰性是其本身最大的特点,通过拼贴、缝布和补花布饰可以创造出多种丰富的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它造型和色彩的多样性以及布饰上的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还有布料的材质特性仍旧可以像画笔一样去表现色彩的渐变效果,从而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这些特征都无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和意义。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体现这些民间艺术的价值,使得布艺贴画在本身固有的价值基础上发挥更大的艺术空间,点缀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满足了生活在现代化设计视觉下的人们对艺术品位的深层次追求。
布艺贴画迎合了当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衣物材料也为布艺贴画的制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操作简便省时,实现了资源的再次分配,正是艺术家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布艺贴画工艺绽放出更高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