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秉之 赵熙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产品可以为我们做很多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脱离人类的控制,其中担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学会像人类一样分析和思考,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和人类相同,由此而得出正确的和错误的观点。就像编写算法的工程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将个人的偏好编写进去,从而造成歧视问题,有的是对于种族的歧视,对于性别的歧视,有的则关乎宗教信仰。如今AI 可以根据人的头像照片,来分析人的性格,还能以此来判断用户的犯罪倾向,为案件侦破提供辅助,但如果人工智能在其中依据了带有偏见的算法和数据,那么分析的结果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的智能程度足以代替人类进行工作,于此同时,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类将无法继续从事这一工作,比如银行出纳员、客服代表、电话推销员、股票和债券交易员,甚至律师助理和放射科医师,都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而代之。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机器人也进入到工厂装配车间,从事于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硬件,智能化机器人将逐步取代传统工人、建筑工人、司机,甚至于寄送快递的快递员以及其它很多职业的从业者。这将会使很多从事于底层简单劳作的人员大规模失业。
面对工作岗位的大规模减少,失业的人群如何能够找到重新就业的职业,也显得尤为重要。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胜任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特别是创造性强、规划性和跨学科领域的工作,但是再培训的实施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失业人员经过培训也并非都能胜任此类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发掘新的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如“人际技能”工作,如社会工作者,比如陪老人看病,在孤儿院教书等,或是担当“协助人”,帮助那些网络成瘾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回到现实生活。
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不同于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并不是使工人、个人助理等简单劳作的工作消失,取代以其它的工作。相反,某些简单劳作的工作岗位将大规模减少,取代以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操作。这将会为开发人工智能的公司和企业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由此可能会带来,少部分人得到最大利益,财富向少部分人过度集中,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不应由少部分人独享。而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将面临这样的挑战,由人工智能节约下来的人力成本创造出的财富,向少数掌握最前沿最先进技术的国家倾斜,而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将会失去先机,从而加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目前有七家世界大公司在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谷歌、脸书、微软、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些企业使更多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本国,从而加剧了其它国家的失业和贫困问题。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智能控制与符号计算、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信息检索等,逐渐成为更为广泛的智能科学学科,但同时人工智能产品也更多需要被赋予人文关怀,以为人类造福为发展宗旨。
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我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人工智能小助手、小助理,也应运而生。这些人性化智能化产品,使机器真正地作为小秘书,帮助用户管理一天的行程,每日语音提醒等。在人类生活方面,也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而变得更加便利。比如天猫无人超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面部识别、表情识别、物品识别等功能,让消费用户真正实现拿了就走的便利生活。还有随叫随到的远程垃圾机器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为我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医疗方面,由于有了人工智能技术,机器能够更好地协助医生分析并诊断病情。如腾讯觅影,就是通过AI 技术的纵深引用,帮助医生对肺癌、直肠癌、眼底病灶等多项病症进行更好地诊断。又比如搜狗开发的一款唇语识别应用,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深度学习人的唇形、动作和表情,未来将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更便捷的交流。
人工智能在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方面,也做到了体贴入微。满足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想象和寻求精神依靠、精神寄托的情感需求。聊天机器人的出现,最大程度上缓解了孤独症候人群的孤寂感。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环境下,孤寡老人借助于聊天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排解心理上的疾病,同时也有了更好地看护和保障。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形机器人,则具有人类的所有外貌特征,如日本研发出的男性机器人和女性机器人外形和外表都酷似真人,连皮肤的触感都十分相像,对很多不婚族来说,未来这样的机器人更有趋势成为好伴侣。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改进了人机交互的方式,还更多地被赋予了人文关怀。我们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创造出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人工智能产品发展需要研究的目标,对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肩负起为全人类造福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