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3)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沟通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其角色自觉以及职业能力都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中学教育活动不同,高校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辅导员则担任着学习班主任、生活班主任等多个管理责任。与此同时,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要求管理学生,还要求能够服务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共同推动高校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政治思想建设阵地的主要工作者、参与者,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存在理论学习不主动,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对理论钻研还不够深入,系统性不强。对党章、宪法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理论著作和相关内容学习不够全面。高校辅导员从年龄结构来看,普遍岁数较为年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现在高校学校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但高校辅导员数量有限,常常需要一个辅导员管理几个班级,这样不但给辅导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还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不利于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的辅导员素质较低,分不清工作重点,只关注学生生活琐事,缺少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高校学校辅导员缺少工作热情的主要原因有:其一,高校院校辅导员比例失调,使得辅导员工作量较重,辅导员需要解决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但由于辅导员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其二,辅导员素质不高,有的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较差,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辅导员常常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样不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还会降低辅导员工作热情。
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内容众多,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拥有职业化专业化的素质。而众所周知,当前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①通过事业单位成为高校辅导员;②通过考研留校的方式成为学弟学妹的辅导员。不论是前种情况还是后种境况,都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无法完成一系列专业化的管理工作。实际上,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知识,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心理管理,主要的管理工作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重视硬性管理而缺少人性化管理,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陷入困境。
1.高校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地方,作为政治思想教育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只有铜鼓不断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2.坚定理想信念,用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用国家法律、党章党纪、高尚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提升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目前,高校辅导员由于专业性和职业性不足的问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难以服众,同时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最恰当的管理。因而要求能够通过辅导员职业培训的方式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一方面是要求辅导员能够通过辅导员管理工作专业培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管理、人格管理等其他管理服务内容;另一方面是要求辅导员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方法、听讲座等方式,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专业能力等有整体性的把握,为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实现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培训要求涉及专业学习、学生就业、学生思想道德、大学生心理变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培训,还要求辅导员能够实现培训考核,高效地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完善的辅导员评价机制不但能够调动辅导员工作热情,还能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让辅导员更有干劲,从而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①尊重学生在评价机制中的地位。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以上级领导评价为主,没有发挥学生在评价机制中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这样不但能够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还能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实行奖励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表现突出的辅导员,高校院校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这样能够让辅导员有一定忧患意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确保高校辅导员工作顺利进行。评价机制是对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的系统评价,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辅导员根据评价内容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有效改正,提高管理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除了要有过硬的素质外,工作中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