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卫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辅读学校,山东 潍坊 261041)
我国智障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对象,由于智障儿童的特殊,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方式一直是所有教师研究的课题。数学学科是智障儿童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学科能够提升智障儿童的智力,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智障儿童由于智力与常人不同,教学方式也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计划,使智障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式中能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达到数学教学的目标。
在正常儿童数学教学中,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提生学习兴趣。而对智障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也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对智障学生运用的教学模式与正常学生的教学模式是不相同的,需要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以能够让智障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并非只是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知识,也提升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能够让智障学生依赖教师,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现时代下的教育模式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新理论与教学相融合,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并不断提升。
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智力不同,逻辑思维并不发达。数学教师要让智障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采取“操作发现”的教学模式,只有让智障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观察实物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智障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自然数时,智障学生无法掌握1、2、3……等数字,无法知道其具体含义,教师可以利用小球为教具,按照数字摆放在学生面前,数字1是要在智障学生面前放置一个球,数字2是要在智障学生面前放置两个球。引导几次后,教师让智障学生亲自动手,将后面的数字进行摆放,通过实际操作智障学生能够理解1、2、3……数字的含义。
智障学生虽然与正常学生不同,但是游戏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传授给智障学生。例如,去超市买冰激凌,教师充当售货员,智障学生到教师面前买冰激凌。教师先准备好钱币教具放在台前。教师要求智障学生将班里的学生数量进行掌握,然后再到自己面前买冰激凌,智障学生对班级内学进行数量的统计时,是锻炼学生的数数能力。再到教师面前买冰激凌时,需要向教师付款,找钱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掌握了减法。通过此类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游戏,即将智障学生热爱游戏的心性利用起来,从而激发了兴趣,又将数学知识从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传授,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智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较为低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学习才能够将数学知识点有效掌握。从此可以看出,复习已学知识对于智障学生具有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复习课的重要性,复习时可以采取整理应用的方式。将所有课程进行总结,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应用,经过反复练习,智障学生掌握的更为深刻。
由于智障学生拥有的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建立,智障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如此,而且需要更加注重生活解决能力。智障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很弱,教师需要注重这一点,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教学中,通过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智障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李艳红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文中提出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也配有教材内容。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为智障学生编制的数学教材是以智障学生的特点而编制,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需要利用数学教材,将教材内容的作用运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出来,使智障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1]。教师在运用教材时,需要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知识中,让智障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手段。
例如,现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普及,每个人都拥有微信和支付宝,为了让智障学生能够融入现时代下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微信与支付宝引入教学中,使智障学生能够运用,从而适应现代生活。微信与支付宝具有支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买学习用具的方式,在微信或者是支付宝中进行支付,学习用具中包含橡皮、格尺、铅笔等,教师将价格标志出,让学生自己运算需要的钱数,再用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进行支付。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买卖,即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又使数学知识得到运用。
正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建了情境教学。智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教师更需要创建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使智障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挖掘教材中拥有的趣味性,将教材内的趣味性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智障学生通过创设的趣味性教学情境,能够快速成为情境中的主要角色,使数学知识有效的传授。
数学教师在传授智障学生数学知识时,需要注重语文智障的培养,由于数学知识需要通过文字进行描述,如果智障学生无法理解文字的含义是无法将数学知识达到有效的掌握。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共同传授,使智障学生拥有文字理解能力,从而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理解数学知识。
赵建宏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文中提出智障学生无法将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快速理解,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逻辑性、抽象性知识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2]。可以采取学生画画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图形时,教师可以示范学生画出长方形,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长方形。通过反复画长方形,智障学生的意识中能够深刻记忆长方形,实现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智障学生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辛苦,需要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并要亲自指导智障学生如何完成数学学习过程,再经过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使智障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