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登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鄂伦春舞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风格,每个舞蹈动作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舞蹈动作所表达的舞蹈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首先对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人体布不同部位,例如手部、腿部在跳鄂伦春舞蹈时都有哪些舞蹈动作和风格,最后再对鄂伦春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内蒙古的三少民族主要指的是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以及鄂伦春族,这三个民族在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都是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内部,因此在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点。这三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创建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由于这三个民族无论是在地域特点而是人文特点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相似点,因此其舞蹈风格除了本民族的特有风格外,也具有很多的共性,因此我们就将其舞蹈称之为三少民族鄂伦春舞蹈。
人们在跳鄂伦春舞蹈时,不同的身体部位有不同的舞蹈动作特点。我们分别动上身动作、手部动作以及腿部动作来分析鄂伦春舞蹈的动作特点。
首先是上身动作,鄂伦春舞蹈中舞蹈人员的上半身一般都是呈现身体前倾的动作,这是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鄂伦春人民从古到今都生后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这里丛林茂密、山岭众多,地形复杂,生后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鄂伦春人民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是需要狩猎来维持生活。由于环境的特殊性,鄂伦春人民在进行狩猎时,不仅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还需要与丛林动物进行搏斗,这就导致鄂伦春人民的体格大多都身材魁梧,并且无论男女都会骑马射箭,而舞蹈动作又是从人们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鄂伦春人民跳舞时上半身一直前倾的原因,与他们的生活习性是分不开的。
其次是手部动作,鄂伦春人民在狩猎的过程中,需要拼尽全力、耗用大量的体力来完成狩猎任务,这就要求鄂伦春舞蹈动作需要体现出一种力量感,而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日常的舞蹈动作训练中加强对腿部、臀部以及膝关节等方面进行力量训练。鄂伦春舞蹈动作中,手部动作是非常多的,因为鄂伦春人民大多以狩猎为生,所以手部动作有很多都融合了狩猎动作,除此之外,里面还融合了男子驯马动作、女子梳妆动作以及日长的劳动动作等,因此鄂伦春舞蹈动作中生活气息是十分浓郁的。例如在鄂伦春舞蹈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男子瞭望的动作、发现动物的动作,以及学布谷鸟叫的动作。也可以发现有女子采集果实上下摆动的动作,这些动作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鄂伦春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是腿部动作,我们在观赏鄂伦春舞蹈时可以发现腿部动作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主要有颤步、拖步以及前步,无论什么形式的腿部动作,都能体现出一种力量感。在众多的腿部动作中,跺步最具特色,很多舞蹈曲目中都有用到,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那是古代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高科技的狩猎工具,人们为了提高狩猎效率,提高成功率,一般会采取共同狩猎的方式,在狩猎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吓唬动物,或者是相互之间传递信号就会通过统一的动作来进行表示,最常用的就是跺脚的动作,因此跺也就成为鄂伦春舞蹈的主要特点。
鄂伦春舞蹈的风格特点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其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导致不同地区的舞蹈具有不同的风格。因为鄂伦春人民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与其他地方的审美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鄂伦春人民长期居住在古老山林之中,与外界环境联系不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鄂伦春人民没有受到外界多元思想的影响,因此人们大多数是比较朴实、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比较朴实,没有太多的花花心思,这也就导致他们的舞蹈呈现出一种直接、耿直的特点。
其次鄂伦春舞蹈具有舞蹈规模大、气势浩大的特点,这与鄂伦春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是分不开的。鄂伦春人民通常依靠狩猎来维持生计,在狩猎的过程中,为了不惊动动物,人民之间往往通过学习动物叫声来传递信息,例如学习鸟叫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鄂伦春舞蹈中往往会听见有呼号的伴奏声音。而且这种呼号的声音具有很强的感染效果,第一拍是重音,起到警示作用,第二拍则起到倾吐的作用,在整个鄂伦春舞蹈的表演之中,呼号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整个呼号的运动规律都是先慢后快的,从而体现出一种急促的感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综上所述,内蒙古三少民族的鄂伦春族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深山之中,以狩猎为生,与外界联系稀少,这些因素对鄂伦春舞蹈的形成风格有着极大的影响。鄂伦春舞蹈往往给人呈现出一种力量感,舞蹈动作中展现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体现出了一种朴实、真实而又具有原始性的舞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