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霞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东阳 322118)
由于音乐是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接受优良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是何等重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重要推进形式之一。虽然新时代发展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乡村音乐教育发展依然缓慢。我们浙江,素来重视文化课,乡村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音乐课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整个校园没有任何艺术氛围。乡村音乐教育的滞后,使得乡村学校很难开展音乐新课标,导致乡村音乐教育与国家提倡的音乐教育理念存在两张皮现象,我们必须加强乡村音乐教育建设与发展。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它不仅是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了感染人、教育人。在当前学校教育中,音乐课可与其它学科互相融合、共同促进,尤其有利于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些年来,浙江地区的音乐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乡村地区,音乐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乡村音乐教育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因此,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乡村音乐教育,提升乡村校园文化的品味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应呼吁全社会关注乡村音乐教育,关注乡村音乐教师,给乡村孩子们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生涯。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音乐教育依然落后,绝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导致了这些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匮乏,缺少艺术气息。例如在浙江地区的一些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再加上音乐课不被校领导重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一无所知,音乐课虽然出现在课表上,那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经常会被主科所替代。除此之外,家长、学校及部分教师对音乐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只要上好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就行了,学习音乐那只是一种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以致歧视艺术生的现象频频出现。由于在我们浙江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深刻,这对乡村音乐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侵蚀。笔者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往浙江的一些乡村学校进行采风,发现浙江地区乡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教学设施是学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方法改进及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中国大部分乡村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很多乡村学校,只有几间很简陋的教室,教学硬件缺乏,教学环境薄弱,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与教室,从而使得音乐教师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失和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这与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完全背道相驰。
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少在广大乡村小学出现,即便有想配套的音乐教师,这些老师身上会身兼数门课,音乐课也只是挪用来上语文、数学等主课。很多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培训,没有专业知识,所谓的乐理、乐器、创作等都不懂,在教唱歌曲时只是简单示范唱一遍,具体学唱方法没怎么教,缺少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方法。即便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在这样的学校氛围影响下,再加上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学校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定期参加专业培训,也没有与各学校进行专业交流,因此无法提高其教学水平。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更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这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家长潜移默化教育中形成的,家长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失,只是把音乐放在一种副科的层面上,认为学习音乐是学习中的一种负担,尽量让孩子的注意力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上。再加上很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这些学生家长更是不愿意把金钱投入到音乐上,而是把金钱投入到考高分目标上。家长都是以一切为了高考为信条,把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孩子学习的目标。
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教育目标就是考高分,从而导致学生也不愿意去上音乐课。甚至把音乐课当作一种课外活动,在课堂上没有一点上课的样子,毫无纪律可言。很多学生内心还是喜欢音乐,但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学生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大家一味在做自己的事,一点也不顾及音乐教师的内心感受。在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兴趣小组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自愿参加,除非是老师严加疏导并教育,通过与家长的紧密沟通,才能完成兴趣小组的各项任务。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学校、家长的无形灌输下,造成了对音乐教育认识的偏差,无形中也造成了音乐教育后继无人的困境。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重要途径,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理应积极地参与到发展乡村音乐教育的浪潮之中,为进一步实现我国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理念是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的灵魂,对教师教学行为起着导向性作用,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杆,教育过程要遵循并实施教育理念。中小学要提升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乡村学校更要灌输这种教育理念,把音乐放在与语文、数学、语文等主科同等重要地位上,不得随意剥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是要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支持与鼓励广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主要依靠于广大一线教师的付诸实践,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有音乐教养的优秀青年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乡村音乐教师短缺问题,应聘请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乡村教学,不断充实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同时也可以从社会中聘请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及音乐专才到乡村小学进行教学。为了合理调整城乡音乐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我们要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农村音乐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函授学习,针对性进行音乐专业训练。学校也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聘重要指标依据。
校内外教育资源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缺重要渠道,合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可以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保障。在中国广大乡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办学效益差等现象,为此,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育资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广大音乐教师才华,为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前提条件。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开发课程资源,弥补教学器材与教学场地的不足,拓展音乐教育范围,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从乡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标准。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仅仅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音乐经费、音乐教学设备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建立符合乡村实际的音乐教育质量标准。同时,针对当前乡村音乐教育质量标准比较单一,我们要优化当前音乐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立专门的音乐教育评估机构,从而加强对乡村音乐教育质量监控。
综上所述,乡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比较多,需要广大优秀音乐教师和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需要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前往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支教。那些奋斗在乡村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正孜孜不倦地将自己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广泛地运用到课堂之中。许多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正蒸蒸日上地发展着,它们已有了正常的音乐课,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及音乐设备,音乐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课外的音乐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引起了广大在校生的兴趣,如浙江某所乡村学校成立了星星火炬军鼓队、百灵鸟琴歌社等;一些学校还定期开展文艺演出,像元旦汇演、“六一”活动展演等。学生们从这些艺术活动中不仅学得了有关音乐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音乐技能,也收获了不少快乐。此外,不少乡村学校已有校歌进校园,建立了自己独有的音乐氛围。音乐溢满乡村,不仅让孩子们开心,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笔者迫切希望乡村的孩子们能够接受音乐的洗礼,坚信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能增强乡村孩子的自信,能为他们的学业增色,能让他们收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学习生活。“让音乐走进每一个乡村孩子的心里”,是全社会的热切期望,山间花园,不仅要溢满书香,同时,也要让美妙的歌声传遍,让乐声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