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战略部署,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论断,逻辑严谨、意蕴深远、内涵丰富。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是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的背景下,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以远大的战略思维和宽阔的历史思维,继承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党建思想,依据我们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并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党的建设最新成果。其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问题是思想认识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的时代声音。”[1]289-29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代课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深刻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审时度势地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植根于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执政使命和基本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探索管党治党方法的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建设有其新气象和新要求,问题导向是着力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方法。
突出问题导向旨在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国际环境异常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面临考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有了新的调整,如何不忘初心、如期实现既定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解决党的建设新矛盾、实现党的建设新目标、完成党的建设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对党的自身状况有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任务繁重;人民群众对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反响强烈,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对于这些突出的问题,我们党应当勇于面对,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着力解决党内“四风”问题。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加强作风建设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狠抓作风建设这一主线,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决心步步深入、久久为功,把作风建设融入制度建设,出台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转变了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成为常态化,凝聚了党心民心。我们党相继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和“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等专题教育活动,实施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章立制,完善监督,从细节抓起,坚持防微杜渐原则,作风建设呈现做深做细做实的新局面,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有效整治了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铺张浪费”“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当前我们党所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必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重拳出击、强力反腐、标本兼治,以零容忍作为基本理念,对新时代反腐败斗争进行科学战略布局。他强调指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2]敢于向腐败“亮剑”,利剑高悬、威慑常在,对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等所有腐败行为“亮剑”。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严抓实,不“温情”、不“法外施恩”、不“一阵风”,而是常抓不懈、坚决遏制,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没有“铁帽子王”,坚持露头就打、有腐必反,反腐无禁区、无上限、无死角,对任何腐败行为和活动,无论涉及到任何人,都要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零容忍的反腐理念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以坚决的态度、坚定的意志,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攻坚克难,开弓没有回头箭,经常抓、持久抓、抓大抓小,“老虎”“苍蝇”“狐狸”一起打,既严厉惩治贪赃枉法权高位重的“老虎”,又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苍蝇”,还撒开天罗地网捕捉潜逃海外的“狐狸”。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动真格打硬仗,通过顶层推动和全党的共同参与,取得了人民群众较为满意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98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观,组织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我们党必须永葆的政治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建设“服务型”政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对党执政功能进行新定位,转变执政理念和方式,以服务人民作为根本目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坚决抵制“四风”;搭建为民服务平台,解民忧谋民利知民情,坚持凝民心促和谐。近年来,我们党不断释放“为民红利”,比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问政于民”“继续简政放权”等,就是把为人民服务具体落实到改革的各项措施中,彰显新时代党自身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才是党的建设的评判主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3]698。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执政价值观。我们党在98年的历程中,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并且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下执好政、用好权,究其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3]7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并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坚守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优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群众工作的主体、客体、介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对群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应当研究新情况运用新方法,深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呼声,要学网懂网用网,学会利用网络做群众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强调了“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论断,明确指出了新的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内涵。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党的自身建设水平,我们党在2013年与时俱进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意识,把解决“四风问题”作为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探索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动真碰硬、敢于交锋、聚焦问题,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修养、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工作作风呈现新气象,按章办事、依法用权成为常态,脱离群众现象明显扭转,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人民各项权益的重要保障。党的建设和法治建设紧密相连,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执政方式,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办事能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4]通过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行使,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坚持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依法治国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保障和抓手,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本上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只有依据法规制度,才能提高党的建设法治化水平,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就是要保障人民享有各项权力的实现,让广大人民在法治建设中有切实的获得感、充分感受到法治至上的力量和温暖。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党的建设和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遵循和有力保障。党内法规是基础和根据,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起着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作用,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内法规的崇高理念,严格要求自己。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也是党的建设基本遵循。它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紧迫,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更加多变,党的事业对党的领导有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时代所需、是人民所想、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党担负新的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党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做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承诺。新时代,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净化,必须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营造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5]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党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深化,体现了党要管党治党和从严从实的坚强决心。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我们党肩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强有力、永葆青春、与时俱进、全面从严治党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承载着新使命,备受社会关注。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严格是核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在落地生根,体现在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而不是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之上,我们党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也正是在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总体布局,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突出亮点,同时新增了纪律建设,凸显了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直指党的建设中现实问题,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双轮驱动,在抓住“关键少数”的同时,向基层纵深推进,坚持普遍性要求,管好“绝大多数”,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就会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三严三实”,完善从严治党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对党员干部提出“三严三实”。“三严三实”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任务,彰显了共产党人价值追寻和政治品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在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它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上有其专门的针对性,强调高标准、严要求。“三严三实”在战略目标上与全面从严治党完全一致,旨在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和执政水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抓手和内容。全面从严治党要从“严”上入手,要求要严、标准要严、执行要严;从“实”处着力,作风要实、能力要实、制度要实。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在严,从严体现了管党治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6]93严是统领、是基调,是讲规矩守底线的纪律要求,抓住了严就抓住了根本,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用严管心、用严管权、用严管行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根本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实,实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党的建设的时代呼唤和实践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真抓实干进行创业、老老实实为人处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崇实唯实,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谋事、创业、做人。
推进“两学一做”,夯实从严治党基础。“两学一做”是党内学习教育的新拓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理论结晶,其目标指向是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以学和做解决广大党员的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践行问题,教育和引导党员增强身份认同、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并在工作中树标杆作表率,以学促做,边学边做,学做合一,把学习成果内化为道德品质、信念信仰,实现从“外在灌输”到“内生需要”的转化。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教育主体和对象发生变化,教育方式必须创新。“两学一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着,旨在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消极、信仰缺失、纪律涣散、作风不实、宗旨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促使全体党员明规守纪、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合格共产党员。“两学一做”是党内教育的重大创新,把思想建党和制度管党有机统一,突出学的深入、学的自觉、学的有效,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有效衔接,突出重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成果的巩固,把接受性教育和自觉性实践高度融合,强调知行合一,创新了党内教育的方式。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员宣言》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才能完成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98年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篇章,这归因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党能执好政、用好权,能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迎来了实现伟大梦想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党的领导权问题,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高度概括,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把握探索。当下,虚化、弱化、淡化、边缘化党的领导的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有的党组织不健全、覆盖不到位,有的党性意识不强,有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四个伟大”的战略目标,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最高政治力量,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执行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把行动纲领落到实处、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论断。他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的事情领导好、建设好,这是中国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要长期坚持、自觉维护。我们党成立98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宝贵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是空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1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也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逻辑和新时代的客观要求。新时代,我们党要成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必须以巨大的战略气魄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完成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把党中央的重大部署落实到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改革,也是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要求。这次改革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统筹设置党政机构等,充分表明坚持党的领导要立场鲜明、贯穿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发挥组织机构的优势,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当前,一些领域存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权责划分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不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适应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不适应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党和国家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党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创新,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深层次上来说,是政治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党突出强调政治建设,就是要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超的政治能力,也是党员干部把握大势、服务大局要扛起的政治责任。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我们党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作出的战略部署,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政治建设对党的其他建设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政治建设是根基只有把根基打牢夯实,党的建设这座大厦才能巍然屹立。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必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引导党员干部坚守政治本色、站稳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提高政治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