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考核体系探析

2019-12-17 06:27文/甘
传媒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实务学期考核

文/甘 露

课程考核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利益紧密相关,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科学、公平地做好课程考核计划和评判标准,既对学生学习课程有指导性作用,也反映了教师对该门课程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新闻实务课程的特点在于:第一,内容通常为理论加实践,而且理论为实践服务;第二,教学手段多元化、多媒体化;第三,互动性强,学生的参与度高;第四,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第五,课程考核的重点往往不在于学生实务理论学习得有多好,而在于是否通过课程掌握了该项业务的基本技能。

怎样规划这类课程的考核体系?笔者将从“现代课程理论之父”D·泰勒拉尔夫·泰勒的课程理论出发,从美国同类课程的考核设计中寻找答案。

一、泰勒的形成性课程评价计划

在一些教育学家看来,泰勒对课程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评价”(evaluation)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中。所谓“课程评价”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到达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是对课程编制是否科学可行、与课程目标是否相符、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情况的测量,主要在于帮助教师认识课程编制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所以它“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

“课程考核”(grading/assessment)与“课程评价”紧密相关又有所区别,它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知晓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凭证。它强调的恰恰是“证明”,而不是“改进”。可见,课程考核的结果可以被视为是课程评价的一个方面,因此,课程评价机制对课程考核也起着引导性作用。

泰勒反对仅仅通过教学计划结束时对学生所进行的一次性“纸笔测验”(paper and pencil tests)来评价教学计划的好坏,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形成性(formative evaluation)的评价计划: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必须包括一次以上的评估活动,以及一种以上的评估方法;必须确定用来概括和评估所得行为记录的名称或单位;必须确定评估的分等、结论方法是否客观。

技能的学习常常是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反复练习的,有非常明确、具体的目标,显然,泰勒提倡的目标中心-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指导这类课程的考核十分适用。在这种方式下编制出来的考核方式也被称为“形成性考核”。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这也就意味着,以掌握新闻业务技能为目的的新闻实务类课程的考核体系应分阶段、多层次,分值细分,评价标准明确且容易操作。

二、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考核体系的特点

根据“形成性考核”的要求,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考核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考核办法、考核次数、考核标准和考核奖励机制等四个方面。

1.考核办法:多个项目搭配使用。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的考核办法主要由考勤、日常小测验、课堂表现、阶段性练习、个人/小组期末作品等部分组成。一般而言,以前所常用的期末笔试已经越来越少用,或在总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我国新闻院系实践类课程的考核办法比较简单,多采用考勤+期末作品的方式,少数课程的考核加入了“课堂表现”这一项。如此设计,教师和学生均比较省力,但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也不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而美国新闻院校在考核办法上则选用尽可能多的项目,以期对学生各方面技能有更全面的了解。除以上提到的那些考核方式以外,还有“新闻编辑室实习评分”和“词汇/语法测试”,前者是从社会媒体的角度评判学生的专业水平,后者则是以美联社(AP)报道手册或其他媒体的报道手册为蓝本,用开卷考试的办法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

2.考核次数:多次考核、贯穿整个学期。新闻业务技能非一日之功,是一个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环环相扣,上一个阶段的技能是下一个阶段技能的基础,相互衔接,直至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基于以上特性,新闻实务类课程理应安排多次考核,以方便教师和学生自身及时了解当下阶段技能的学习情况,对后续学习做出合理调整。

我国新闻院系实践类课程越来越注重技能训练,不再单纯进行理论讲解,课堂内、外均会安排一些练习,期末结课形式也不再完全是考试,有些课程也能用新闻作品结课。但因为考核办法简单,以及教师和学生双方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多次考核。

而美国新闻院系的实务类课程考核项目十分丰富,安排得也很紧凑,推动学生在课程所授业务上向课程外延展,向纵深进展。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融媒报道”(convergence reporting)课程共有5次词汇/语法测试,多次密苏里大学新闻媒体平台实习,一次期末结课项目。又如,哥伦比亚大学“数字新闻报道”(digital storytelling)课程要求学生在整个学期中持续关注一家周刊,分析周刊上的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分析结果,形成至少10个分析条目,并完成摄影、摄像和音频制作三项个人作业,再加期末结课项目。再如,南加大安纳伯格学院的“多媒体新闻:音视频报道”(Video and Audio:Video and Audio)课程,每周都有相关时事和最新阅读材料的小测验,3个以校外事件为题材的电视新闻组合报道,“多媒体新闻”系列课程中所有的报道都需写成博客和推特,以及期末结课项目。

3.考评标准:具体、清晰、量化,操作性强。设置科学的、具体的考评标准并对其做出清晰表述,对于学习内容主观性比较强的课程尤为重要,一方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失分原因,以评判考核结果的合理性。

我国新闻实务类课程的考评标准往往比较务虚,对其的表述也随之大而化之,不具有参考性和操作性,随意性较大,教师的主观判断决定了最终的考评结果。这样一来,一旦学生对考核结果提出质疑,教师常因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而陷入困境。

尽可能量化考评标准是美国新闻院系实务类考核体系设计上的一大亮点。每一份教学大纲都对评分标准作做详细规定,甚至采用了阶梯型扣分办法。如以上提到的密苏里大学“融媒报道”课程,“融合报道小组作业”(期末结课项目)的评分细节中指出,“新闻报道选题”如果是教师提供的,小组整体扣10分;事实错误,扣20分;错过截稿时间,扣20分。在另一门课程“新闻”(News)中,对写作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要求:课内作业的截止时间是下课铃响时,下课10分钟之内交作业,扣10分,此后,不再接受作业的提交;在准确性上,同类型错误的扣分后半学期比前半学期高出一倍,这些错误包括人物姓名、事实、字词/语法、美联社手册上指出的其他错误、标点等;在何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的评判上,教师也对报道的选题、结构、内容、叙事、准确性、客观性等方面做了强调。南加大安纳伯格学院的“多媒体新闻报道”系列课程、“报纸新闻报道”(Reporting:Print)等实务类课程均对于“A”“B”“C”“D”“F”五个等级做了具体描述。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标准,各课程往往会在第一、二次课上向学生展示“A”级作品样本。

4.考核奖励机制:提供“补分”的机会。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总会在各种考评项目中丢分,如果在考核体系中加入一些奖励性元素,给予学生弥补过失、增加分数的机会,将能刺激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练习。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多个方面为学生开辟了“加分”的可能。如“融媒报道”课程中,撰写博客、通过额外的数学测试,可以各加5分;“新闻”课程中,“社区新闻”和“时事新闻”有两次提交作业的机会,最后得分为两次分数的平均分。

考核奖励机制在国内实务类课程设计中极为罕见,即便在美国的新闻院系也没有广泛展开。这项机制虽非必要,但也不失为设计考核体系的一种有益选择。

三、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随着对新闻实务类课程特点和性质的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在设计此类课程时越来越多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但由于师资结构、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这种考核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据上文可见,这些问题主要有:考核形式比较简单,无法对学生该项技能作出全面性考察;考核次数有限,无法追踪学生阶段学习情况;考核标准模糊,学生抓不住考核的主要得分点,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小组作业方面,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考核分数“一锤定音”,学生无法“将功补过”,当有学生对成绩不满意的时候不能通过正当方式修正自己的不足。

从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考核体系的分析可见,我国的新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优化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和效果。

第一,合理排课,不要再一个学期安排多门实务类课程,也不能将实务类课程集中安排在某半个学期。学习一门技能是一个需要相对集中精力的较长期过程,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之所以能做到多次化考核,恰恰顺应了这个规律,学生每学期课程数量少,自主选择性强,1-3门课程/学期的学习量保证了他们完全有时间和精力接受一次次考核。而我国学生的课程绝大多数由院系安排,往往一个学期多门课程齐头并进,繁重的考核任务只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造成冲击。所以,采、写、编、评等新闻实务核心课程,无论是32课时,还是48课时,亦或是64课时,至少要覆盖一整个学期。同时,同一个学期,实务类课程不能安排两门以上,有实务类课程的学期,课程门数应该相应减少,以保障实务类课程教学、考核各项活动的顺利、有质进行。

第二,加强考核的“实战化”倾向。美国新闻实务类课程所学完全与社会实践相挂钩,几乎所有美国新闻院系都有按照一般社区媒体的方式来制作和运行的校园媒体,它们的报道范围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为主,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服务对象是社区所以居民。如爱荷华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爱荷华人》日报(The Daily Iowan)创办于1868年,发行于杰克郡(Johnson County)内,该郡有13万人,包括爱荷华城(Iowa City)、克拉维尔市(Coralville)等11个城市。上文提到的“新闻编辑室实习评分”即来源于学生在这些媒体中的表现。他们被要求学期内要几次参加媒体的编前会,要做会议纪要,要在媒体上发表作品等,让他们最大可能地了解媒体实际运作情况。反观我国的校园媒体,其发行和使用往往仅限于校园内,对社会传播能力差,社会影响小,拓展社会资源的能力自然差,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受到各种限制,所以只能以“实验室”的“模拟”方式予以取代。当下,各学校、甚至各学院都有自己运营的自媒体,如网站、微信公号、微博公号等等,完全可以深挖这些平台的潜力,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能接受“社会的考核”

另外,在考评小组作业时,一方面明确各人的工作,另一方面引入“自评”与“互评”机制,赋以一定的权重,使得最终成绩能尽可能真实反映小组中每一位组员的水平,实现公平、公众。

总之,新闻实务类课程考核体系的建构是否合理,关系到是否能实现教学目的,是否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度,是否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在课程编制中是值得深思和精心规划的一个部分。当下,这一方面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多次化和实践化已成考核的常设项目,但在课程目标的明确、考核评分标准的细化、打分细则的量化和给予学生提升成绩的附加机会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需要在课程编制和授课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

猜你喜欢
实务学期考核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