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新时代政论的“价值增量”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任仲平文章写作体会

2019-12-17 06:27李浩燃
传媒 2019年22期
关键词:政论增量改革开放

文/李浩燃

《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每有大事,必看任仲平”。走过26年、超过100篇,“任仲平文章”一直得到各级领导、各位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厚爱,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任仲平应该怎样描绘激荡人心的壮丽画卷?该如何阐释改革开放“最复杂也最成功”的深层原因?面对这一重大选题,怀着抒写时代的赤子之心,作为任仲平团队一员,当任仲平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写作小组倍感责任重大。在此我想先分享几个小故事。

为了增加对伟大变革的感性认识,有的评论员坐地铁去国家博物馆“泡馆”,一待就是一整天,“比约会还投入”;为了深化对时间的理解,有的评论员骑单车来到三里屯,冒着寒风排队3小时,体验一次火爆的“时光博物馆”;为了积累素材、贡献“金句”,有的评论员在“夜读”中发来新鲜语料,竟发现凌晨2:40的微信群依然未眠……

这些细节,构成了任仲平写作的集体记忆,也推动我们一次次打磨、一次次淬火,直到定稿前最后一刻。我们聚焦“国”、着眼“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坐标中观察改革开放,努力展现历史纵深的波澜壮阔,追求现实针对的力透纸背。任仲平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篇文章见报后,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

如今,任仲平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写作传统、深沉的价值追求、辨识度高的思想气质。站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在已有基础之上,继续向前一步、递进一层?怎样更好地守正创新、构建主流叙述,擦亮新时代政论的鲜明标识?

我们深深感到,创造“价值增量”,需要激扬思想的力量、成就“艰难的说服”。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评论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传递的是意见,是进行有效说服的载体、议程设置的利器。在信息纷呈、观点多元的时代,说什么、怎么说,最终靠的是思想。“伟大变革”一文,就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为线索,在深入领会新思想中把握改革开放这一主题,试图触摸决定历史流向的规律河床,让说理更加严谨深入、令人信服。

我们深深感到,创造“价值增量”,需要拓展大视野、打造“大评论”。增强“大评论”意识,超越具体的题目与文本,以宏阔的视角、周全的考虑去谋划政论生产、媒介传播与效果预判,有助于打造强势的“传播流”,更好释放评论能量。以这次任仲平写作为例,我们注重历史视角,从1978年初夏一次不同寻常的西欧考察等时间切片中,让读者掌握40年的历史轨迹;重视现实视角,从今昔对比、时代方位中讲清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意义;打开国际视角,引述外部例证、外界判断,阐释改革开放既深刻改变中国、也深刻影响世界。

我们深深感到,创造“价值增量”,需要增强表达质感、激发高出一筹的表现力。改文风,让“沉淀思考的文字”同时也成为“注入感情的文字”,才能让主流声音传得更广更远,让主流价值更加深入人心。写作过程中,用有温度的文字勾连大事大情大理,以细腻的纹理填充“硬核”的骨架,就能把思想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奋斗在新时代是无比幸运的。我们坚信,激扬思想的力量,创造新时代政论的“价值增量”,就一定能书写党报评论新的荣光。

猜你喜欢
政论增量改革开放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融媒体时代做好党报新闻评论的策略研究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指导下的政论翻译研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