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刘晓波
摘 要:小说《楼梯口的门》是在“9.11”事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大背景下,以讲述了一个二十岁女孩的人生故事为线索,从主人公的视角目睹和感受人生的残酷和悲伤的成长经历,将个人所经历的创伤与集体创伤相融合。本文以主人公的成長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该作品当中主人公在经历创伤和应对创伤之后对人生的顿悟。
关键词:顿悟;成长;创伤文学
作者简介:刘彤(1995-),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1
引言:
作为美国当代知名作家,洛丽.摩尔在文学上有很大的成就,她的小说《楼梯口的门》以2009年度十大好书入选《纽约时报》。此前的文章对于这本小说的论述都是围绕小说中的创伤文学和隐喻进行展开的,但是有一点被忽略了,那就是小说中关于主人公的成长和顿悟,该书通过主人公塔西.柯尔津的叙事视角讲述了在她二十岁这一年中的经历,从中折射出了“9.11”事件后美国社会的焦虑、迷茫、创伤,也同时探讨了成长、爱情、母亲身份、种族问题、死亡、战争等问题。由创伤带来的成长必不可免的夹杂着痛苦,在失望、迷茫、伤心之后,主人公犹如站在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大门处,顿悟成长的意义与真谛。本篇文章将通过两方面对这本小说进行分析,一方面是主人公在新生活开始之后经历的成长,另一方面是主人公在遭受创伤后的应对和顿悟。
一、主人公的成长顿悟
主人公塔西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种植马铃薯,母亲是犹太人,弟弟厌恶上学,塔西从乡间来到特洛伊的一个大学之后展开了新生活。“9.11”事件后的冬天,塔西找到了一份兼职为一对夫妇照看孩子,他们两人领养了一个女婴名字叫玛丽-艾玛,她拥有一半黑人血统。当塔西带着婴儿散步时一群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青年对塔西喊出了具有种族倾向的字,塔西头一次深刻体会到了种族偏见。女主人莎拉十分气愤,之后她组织其他混血孩子的母亲在家里聚会,她们控诉公立学校的偏见、塔西听到她们说“学校是白人的,而且是女人的。因此有色的男生最难生存”“无视种族是白人的概念”(155)。可这些聚会仍然没有产生什么作用。逐渐塔西知道了莎拉和爱德华的过去,他们曾有个儿子,爱德华为了惩罚儿子淘气将他在高速公路上赶了下去导致他们的儿子在过马路时的死亡,因此他们被剥夺了作为父母的权利,不得不改名换姓迁到了中西部。然而最终他们仍然被发现了秘密,真相暴露,领养的孩子被带走,塔西了解到这个世界上只有爱,是不足够的,每个人都与周围的世界紧密联系。
在大学中伊斯兰苏菲主义的课上,塔西认识了一位自称为是巴西人的男生,但是他不会说葡萄牙语,他们迅速相恋,但塔西最终发现他是个穆斯林,“9.11”事件后的美国对身份的敏感使他不得不离开美国从而也结束了与塔西之间的恋情。塔西发现,周围的每个人都在伪装以及隐藏身份,一切都充满了欺骗,最终塔西回到了家,可是却发现家里也有了变化,似乎一切都变成了她不认识的模样。而弟弟最后的死亡更是让她处于崩溃状态。从这一年经历的事情中,塔西站在成人世界的门口,感受这生活的残酷,从政治、种族、战争、到爱情、死亡、谎言,主人公顿悟原来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二、个体的创伤应对
这本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进行的,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主人公塔西在精神上的创伤记忆。朱蒂斯.赫尔曼认为“创伤复原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立安全感,第二个阶段是回忆与哀悼,第三个阶段是与正常生活的再度联系(Herman 246)”。为了和正常的生活建立联系,塔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抑郁后开始进行了“哀伤治疗”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她重新开始接受大学的课程,寻找新的工作,她想念曾经看护的孩子,怀念弟弟,并且也可以和同学们开始谈论关于阿富汗战争的事。塔西努力地走出自闭,寻求自我的救赎。塔西没有选择遗忘这一切,她勇敢的选择去面对,塔西在亲人的关怀下最终进行了创伤的治愈。她曾经渴望着爱情与友情,希望自己能在全新的环境当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可是,在登上了所有阶梯迈上了成人世界的门口时,她却发现成长有时候也要付出代价。塔西在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当中,思想也升华了。主人公在最后直接跳出了故事文本与读者进行了对话“我在大学里就学到了这么多”(791)。通过对创伤事件的回顾,创伤主体在反思经历之后,重新整理心情,勇于面对人生的变故,最终将这些整合为被叙述的故事当中,塔西在自我叙事之中也进行了成长和自我治愈。
结语:
在“9.11”事件的背景下,主人公通过了一系列的叙述完成了创伤应对与自我的成长。“门”不仅仅象征着主人公迈进成人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象征着自己内心中的门,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后勇于整合记忆,面对过去突破了心中的门,从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也完成了成长的顿悟。另一方面,在社会中,面对种族隔离,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这里也有着一扇隐形的“门”,正是因为人们之间缺少沟通与理性的交流,从而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与冲突、矛盾,这些问题看似遥远但其实它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给每个人都造成了一种冲击与影响。因此,在当今的人类社会中,只有人们之间进行理性的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迎来真正的和平。
参考文献:
[1]Judith Herman, Trauma and Recovery:Contemporary Symbolic Depictions of
Collective Disaster. New York: Lang, 1995.
[2]孔瑞. 论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 2015(1): 43-50.
[3]洛丽.摩尔. 门在楼梯口[M].张晓晔译,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