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喜红 马瑾 王涛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保温干预措施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进行全身麻醉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主动保温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的总发生率和不同时间段(麻醉后-T1、术中30 min-T2、手术结束后-T3)的鼻咽部温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寒战的总发生率为21.21%,低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的鼻咽部温度分别为(36.40±0.50)、(36.50±0.84)、(36.51±0.39)℃,均高于对照组的(35.20±0.33)、(34.10±0.70)、(34.23±0.99)℃(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实施主动保温干预措施能够预防低体温,减少寒战的发生。
[关键词]主动保温干预;全身麻醉;术中低体温;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0(b)-02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tive thermal insul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preventing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66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during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3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tive thermal insulation interventio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and 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post-anesthesia-T1, intraoperative 30 min-T2 and post-operation-T3)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1.21%, which was lower than 72.7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s of T1, T2 and T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6.40±0.50), (36.50±0.84), (36.51±0.39)℃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5.20±0.33], [34.10±0.70], [34.23±0.99]℃) (P<0.05). Conclusion Active thermal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can prevent hypothermia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hivering.
[Key words] Active thermal intervention; General anesthesia;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Effect
正常體温可维持人类机体进行新陈代谢以及进行生命繁衍活动,保持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进行生命活动的一项必要条件[1]。体温作为一种从物质代谢功能转化成热能的产物,在维持人类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转中具有重要作用[2]。全身麻醉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进行控制和调节,是外科手术中保证顺利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3]。低体温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全身麻醉患者体内产热较少,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保持体温在一定的水平,由于受到麻醉药物、手术环境及手术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容易在术中产生低体温[4]。正常体温的范围为37℃左右,临床定义核心温度在<36℃为低体温[5]。有研究报告指出,术中产生低体温的概率为50%~70%[6]。低体温会引发患者肢体出现发冷、寒战等身体反应,严重情况下还可产生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并发症[7]。本研究为探讨主动保温干预措施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选择我院66例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进行全身麻醉的66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8例实施胃癌根治术,32例实施胆囊切除术,15例实施子宫切除术,11例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1~43岁,平均(35.32±2.54)岁;手术时间3~5 h,平均(3.90±0.80)h。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2~44岁,平均(36.65±2.44)歲;手术时间3~6 h,平均(4.02±0.90)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前体温维持在36.5~37.2℃;②ASA分级所有患者为Ⅰ~Ⅱ级;③患者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系统疾病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进入手术室后,采用18G套管针实施静脉输液,并进行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术前访视,术中加强保暖措施,常温进行碘伏消毒工作等。观察组给予主动保温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干预:术前加强患者及家属保温知识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整个手术流程,包括手术方法、麻醉过程及方法等,缓解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其的积极配合。同时提前半小时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6℃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8]。②术中干预:术中在患者身体下方垫至升温毯,在四肢处包裹棉垫,给予一定的保暖措施,并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身体暴露。在手术室中放置液体加温器,确保输注液体温度控制在37℃左右,对于要求输入血制品的患者,需在常温情况下放置半小时后方可输入,对于要求输入大量血制品的患者,则需加温到30℃后方可输入。对于皮肤消毒液需在恒温状态下加温至37℃方可使用,最大限度地缩短消毒时间,避免皮肤长时间暴露,之后再根据患者的回温情况调节室内温度[9]。③术后干预:手术结束前20 min需提前通知病房护士调节室内温度,以便入住;使用手术贴膜覆盖切口,既保护切口处的皮肤不受伤害,又避免增加散热[10]。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寒战:待麻醉清醒后,若患者伴有颤抖,且主诉感觉寒冷,定义为寒战反应。其中0分表示患者无寒战反应,1分表示患者面颈部伴有轻度肌肉颤抖现象,2分表示患者肌肉出现明显颤抖现象,3分表示患者全身出现明显颤抖现象。
鼻咽部温度:实施全身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的同时将鼻咽部温度探头放置在患者下鼻甲的后方,将另一端连接多功能检测仪,在手术过程中需不断监测患者的鼻咽部温度,直至手术结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寒战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寒战的总发生率为21.21%,低于对照组的72.73%(P<0.05)(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鼻咽部温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T1)、术中30 min(T2)、手术结束后(T3)的鼻咽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主要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12]。在人体正常状态下,若体温升高,一般是通过机体中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的作用来维持体温恒定;反之,若体温下降,一般是通过机体中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作用来维持体温恒定,确保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13]。当然正常体温不是指具体的一个温度值,而是指一个温度范围,临床上一般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其中正常温度值为37℃(口腔:36.3~37.2℃,腋窝:36.1~37.0℃)。临床以中心温度在36℃以下称为低体温,低体温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全身麻醉患者受到手术操作、麻醉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低体温,低体温是手术麻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体温容易使患者产生不适状态,且临床实践证明,低体温会使60%左右的患者出现寒战,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术后切口感染率增高等。低体温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寒战、麻醉苏醒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情况,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14]。通常,在临床中预防低体温的措施包括预防“冷稀释”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被动加温、主动加温及加强术中患者体温的监测。其中预防“冷稀释”作用是指对患者输注的液体和血制品使用加温器,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是适当提高手术室内温度,对保护患者的体温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采用手术贴膜覆盖伤口,减少皮肤散热,或术中使用38℃的盐水纱布和敷料进行擦拭和止血,或冲洗伤口时选择38~40℃的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被动加温是在不影响无菌操作的原则下,使用一次性包布、治疗巾等为患者取暖;主动加温是通过加压空气调温毯进行加温和预热,以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加强术中患者体温的监测对预防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如下。①禁食、水:由于术前12 h禁食、水,空腹时间较长;②心理:因患者受到紧张、恐惧情绪的影响,术中诱发低体温;③麻醉:全身麻醉插管使患者的鼻咽对空气失去湿化作用,导致患者肺部进入低温干燥的空气,造成体温下降;④环境:由于受到手术室中空气的影响,导致患者机体散热增加,体温下降;⑤机体:切口敷料浸湿、皮肤消毒液温度过低、未及时加盖保暖处理等,导致低体温的发生[15]。有研究表明,主动保温干预措施对预防术中低体温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寒战的总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72.73%)(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鼻咽部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采用主动保温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如健康宣教、提前半小时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保暖措施、液体加温等,可见,术中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以及实施主动保温干预措施,可大大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主动保温干预措施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寒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浩,易杰.主动充气保温系统预防大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J].中國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3):411-415.
[2]王勤.术中保温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7,35(5):412-413.
[3]陈伦,黄伟琼.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妇科手术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 38(15):1853-1854.
[4]孙玲玲.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4):295-297.
[5]陈丽丽,赵艳君,王子豪,等.麻醉复苏期不同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术后低体温患儿的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11):1484-1487.
[6]周学颖,赵峰,王萃,等.复合保温对降低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13-1115.
[7]王宇.术前预保温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干预效果的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0):1224-1226.
[8]赵立臻,王艳菊,张传莲.综合保温措施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预防低体温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6(6):455-457.
[9]马鹏涛,牛文超,巩燕,等.术中低体温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4):56-59.
[10]李梅.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降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7):1058-1059.
[11]陈立建,毛煜,赵仙雅,等.多模式保温对精准肝切除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6):705-707.
[12]刘尚昆,李新华,周碧云,等.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患者2种热湿交换器气道保温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学报,2016, 23(14):54-56.
[13]李和,缪项慧,吴艳琴.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剖宫产术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6):337-338.
[14]李静,董补怀,郝定均.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疗效[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40(8):898-901.
[15]王研,王姝,谭燕,等.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4(3):197-200.
(收稿日期:2019-03-25 本文编辑:许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