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引循
1.酸枣仁粥
《老老恒言》云:《圣惠方》:治骨蒸不眠。水研滤汁,煮粥候熟,加地黄汁再煮。按:兼治心烦,安五脏,补中益肝气。《刊石药验》云:多睡生用,便不得眠,炒熟用,疗不眠。
参考粥谱:
[原料]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粥成即可。
[功用]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2.车前子粥
《老老恒言》云:《肘后方》:治老人淋病,绵裹入粥煮。按:兼除湿,利小便明目,亦疗赤痛,去暑湿,止泻痢。《服食经》云:车前一名地衣,雷之精也,久服身轻,其叶可为蔬。
参考粥谱:
[原料]车前子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
[功用]利水消肿,养肝明目。
3.肉苁蓉粥
《老老恒言》云:《陶隐居药性论》:治劳伤精败面黑。先煮烂,加羊肉汁和米煮。按:兼壮阳,润五脏,暖腰膝,助命门相火,凡不足者,以此补之。酒浸,刷去浮甲,蒸透用。
参考粥谱:
[原料]肉苁蓉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
[制作]肉苁蓉加水100克,煮烂去渣;精羊肉切片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数沸,待肉烂后,再加水300克;将粳米煮至米开汤稠时加入肉苁蓉汁及羊肉再同煮片刻停火,盖紧盖闷5分钟即可。
[功用]补肾壮阳,润肠通便。适用于畏寒、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症。
4.牛蒡根粥
《老老恒言》云:《奉亲养老书》:治中风口目不动,心烦闷。用根曝干,作粉入粥,加葱椒五味。按:兼除五脏恶气,通十二经脉。冬月采根,并可作菹,甚美。
参考粥谱:
[原料]牛蒡根30克、粳米100克、糖少许。
[制作]用水煎牛蒡根,煮开后5分钟,去渣取汁备用。以米煮粥,粥成后將牛蒡根汁液调入粥内,加糖调味。
[功用]疏风散热,利咽消肿。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面瘫等症。
5.郁李仁粥
《老老恒言》云:《独行方》:治脚气肿,心腹满,二便不通,气喘急。水研绞汁,加薏苡仁入米煮。按:兼治肠中结气,泄五脏膀胱急痛。去皮,生蜜浸一宿,漉出用。
参考粥谱:
[原料]郁李仁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郁李仁捣烂,用水研绞取药汁,或捣烂后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粥。
[功用]润肠通便,利水消肿。适用于大便干燥秘结、小便不利、水肿腹满等症。
6.大麻仁粥
《老老恒言》云:《肘后方》:治大便不通。又《食医心镜》:治风水腹大,腰脐重病,五淋涩痛。又《食疗本草》:去五脏风,润肺。按:麻仁润燥之功居多,去壳煎汁煮粥。
参考粥谱:
[原料]大麻仁10克、粳米5()克。
[制作]先将大麻仁捣烂水研,滤汁,再与粳米煮成粥。
[功用]润肠通便,活血通脉。适用于大便不通等症。
7.榆皮粥
《老老恒言》云:《备急方》:治身体暴肿,同米煮食,小便利立愈。按:兼利关节,疗邪热,治不眠。初生荚仁作糜食尤易睡。嵇康《养生论》谓:榆令人暝也。捣皮为末,可和菜菹食。
参考粥谱:
[原料]鲜榆白皮30克、粳米5()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榆白皮洗净,入锅,加水煎煮,弃渣取汁,再与粳米和适量水同煮粥,至粥稠。可加入冰糖,和匀调味服用。
[功用]利水消肿。治面目浮肿。
8.桑白皮粥
《老老恒言》云:《三因方》:治消渴。糯壳炒拆白花同煮。又《肘后方》治同。按:兼治咳嗽吐血,调中下气。采东畔嫩根,刮去皮,勿去涎,炙黄用,其根出土者有大毒。
参考粥谱:
[原料]桑白皮干品15克(或鲜品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桑白皮加水200毫升,煎煮至100毫升,弃渣取汁;在砂锅内放入粳米、冰糖、桑白皮汁,加适量水同煮粥,至粥稠,即成。
[功用]利水消肿,调中下气。治面目浮肿、咳嗽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