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
【摘要】 目的 观察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根据患者病程分为A、B、C、D组, 每组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比较四组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分析有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A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90.00%, B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66.67%, C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40.00%, D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16.67%;患者异常率随着病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四组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 41例(34.17%)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明显, 经肌电图检测41例(100.00%)患者均异常;79例(65.8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经肌电图检测共检测出23例(29.11%)异常者;肌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为53.33%(64/120)。结论 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程延长, 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也逐渐增高, 在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神经肌电图异常情况, 对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关键词】 肌电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3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该病通常伴有腹胀、麻木、疼痛等症状, 很容易导致糖尿病足, 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2]。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 早期的诊断工作尤为重要。但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进而使得漏诊率较高, 不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神经肌电图被来越多的应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中[3, 4]。本次对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了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根据患者病程分为A、B、C、D组, 每组30例。A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24~84岁, 平均年龄(57.37±11.64)岁;病程≥10年。B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23~85岁, 平均年龄(58.21±10.49)岁;病程5~10年。C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25~86岁, 平均年龄(56.48±12.43)岁;病程1~4年。D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24~87岁, 平均年龄(56.49±12.18)岁;病程<1年。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6℃, 患者皮肤温度控制在29~32℃;分别对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胫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双侧胫神经H反射、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以及正中神经F波进行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患者在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电生理诊断、量化感觉以及自重神經功能中, 其中一项存在异常, 同时排除由于其他因素而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即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3 观察指标 比较四组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分析有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四组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A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90.00%, B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66.67%, C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40.00%, D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16.67%;患者异常率随着病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四组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有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肌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 41例(34.17%)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明显, 经肌电图检测41例(100.00%)患者均异常;79例(65.8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经肌电图检测共检测出23例(29.11%)异常者;肌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为53.33%(64/12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该病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多是由于微血管病变与山梨醇增高所引发的,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7, 8]。由于中老年人群自身的血糖控制能力较差, 且糖尿病病程较长, 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尤其高。此外, 若患者出现代谢异常、山梨醇异常、微血管循环异常等症状, 也会导致疾病的产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经常会出现漏诊的情况, 进而使得患者错过的最佳的治疗时间, 不但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一旦相关的神经出现病变, 则很难以被逆转, 进而导致患者致残率进一步的增加。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要在早期采取切实有效的诊断方式, 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以此来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9]。
现阶段, 神经肌电图检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神经肌电图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胫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胫神经H波、神经F波、正中神经以及腓神经等神经系统进行检测, 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 具有操作简单、无创、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 能够在早期判断患者的病情状况, 对于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工作均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临床研究表明[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电生理检查显示, 患者易存在末端运动潜伏期增加与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等异常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F波的潜伏期、时限以及波幅能够有效反应出患者近端神经病变的具体情况, 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重要指标。H反射能够对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与运动纤维功能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测, 进而能够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神经损害等情况。同时也能够反应出患者神经反射弧环境的病变情况。此外, 胫神经H反射走行作为人体中最长的反射弧, 疾病患者出现较轻的神经损伤情况, 也能够通过H反射弧中显示, 因此, H反射弧也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敏感指标[11, 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A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90.00%, B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66.67%, C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40.00%, D组患者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为16.67%;患者异常率随着病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四组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 41例(34.17%)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明显, 经肌电图检测41例(100.00%)患者均异常;79例(65.83%)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经肌电图检测共检测出23例(29.11%)异常者;肌电图异常总检出率为53.33%(64/120)。
综上所述, 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程延长, 肌电图检测异常率也逐渐增高, 在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神经肌电图异常情况, 对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 王晓玲. 肌电图在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82-84.
[2] 刘婷, 张浩. 神经肌电图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15(5):65-68.
[3] 王凌霄, 温宏峰, 才丽娜, 等.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 2018, 17(8):1929-1932.
[4] 汪志良, 杨竹洁.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療效及机制分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4):16-19.
[5] 曹晓红, 李霞, 翟卷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河北医药, 2018, 22(1):2411-2415.
[6] 孙丽艳, 赵蒙, 殷宏宇, 等. 影响 F 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变化的因素分析.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14(2):29-30.
[7] 孙明昊. 分析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2):133-134.
[8] 孙艳, 张莉, 吴智勇, 等. 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指标及肌电图特点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4(7):1118-1122.
[9] 邱海兵, 高小川. 探讨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6):349-350.
[10] 卢恋真. 肌电图检查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 27(2):72-73.
[11] 石俊峰. 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9):60-62.
[12] 程团结, 徐璐璐, 陈小平, 等. 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5):19-21.
[收稿日期: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