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来周庄

2019-12-16 08:16张寄寒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沈万三面筋古桥

张寄寒

一九八三年一个春日的上午,春光明媚,我有幸陪同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游览古镇周庄。第一眼見到陈教授,他的文人儒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我,一双充满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他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是我们国家最杰出的古建筑及古园林专家,当之无愧的国宝,在场接待的我们对他格外敬重。

陈教授一踏上这块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土地,面对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民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建筑风貌,兴趣盎然地对我们说,我跑了大江南北不知多少个地方,能够保存得这样完整的古镇,实属罕见!

我给陈教授介绍古镇的历史时,面对知识渊博且对文学、历史都有很高造诣的陈教授,心中不免忐忑不安。陈教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笑着对我说,你别紧张,在大学里我是教授,在这里我是小学生,你是老师,最有说话的权利。没想到陈教授一句诙谐的话语,立刻打消了我的顾虑。

于是,我边走边介绍古镇周庄的历史。当我提到江南巨富沈万三出身浙江湖州时,陈教授立刻打断我的话说,对不起,请允许我纠正一下,沈万三之父是浙江吴兴。陈教授严格治学的精神令我敬佩!

一路上,陈教授谈吐幽默,气氛逐渐融洽。我们走到浩瀚的南湖,我说,这里是西晋文学家张翰定居的地方,陈教授给我们讲“莼鲈之思”的典故。从南湖回来的路上,前面的南北市河上架着一座光秃秃的水泥桥,桥畔堆着一大堆斑斑驳驳古桥桥面的长石条。陈教授神情凝重地指着这堆古桥长石条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如实相告,这儿原是一座几百年的石梁桥,“文革”年代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桥。后来,因乡下筑水库的需要,把它拆掉,将石条运送乡下筑水库,剩下这一大堆的大石条,派不了用场,便一直搁置在河畔。

陈教授听完我的叙述,他走到那一堆古桥的长石条旁,脸色阴沉地陷入沉思。忽然拉着我的手,义愤填膺地说,这堆躺在地上的长石条,就像是“文革”中被打倒的革命老干部,这座新造的水泥桥就像是“文革”中的红卫兵!现场一片唏嘘。陈教授依然一脸的严肃,一股愤懑的情绪一时难以掩饰。

陈教授每天画画和写作,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脾气耿直众所周知,他若要表示有所不满,一定会表达出来,而且一定和工作有关。在几十年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几乎都成为被攻击的活靶子。

我带陈教授登上古镇最著名的富安桥,我对陈教授说,这座桥是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所造,因为当年沈万三全家被朱元璋发配充军云南,其时沈万四接受其兄的教训,决心老老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于是独资建造该挢,取名“富安桥”,意思富了还要平安。陈教授说,这些民间传说都挺有意思的,好好挖掘。

我带陈教授登上了古镇富安桥顶,陈教授面朝南,突兀在眼前的一座光秃秃的水泥桥,令他紧锁双眉。转身朝北,眼前是两座联袂而筑的双桥,掩映在一片浓密的绿树中。陈教授不无感叹地对我们说,不堪回首……我一时还不理解他“不堪回首”的意思,仔细一想,原来陈教授依然在想着南面被拆掉的古桥哩!

走下富安桥,我们带他去看明代的张厅,尽管当时尚未修复,仍有居民入住。陈教授一踏进张厅的厅堂,他一眼就盯着厅堂内庭柱下的木鼓墩说,你们看,这是木头做的鼓墩!我们感到惊讶,经常陪客人参观张厅,还真不知道这鼓墩是木头的呢。陈教授说,只有在明代才有这木鼓墩。我们都说,陈教授帮我们长知识了。

我们踅入一条又长又暗的弄堂,弄堂窄到只能一人行走。陈教授说,这叫备弄,大户人家平日出进,都走这条备弄,只有到了主人办红白喜事时,四扇黑漆的正门才大开。第一进墙门间,笫二进是茶厅。陈教授说,这厅堂是供轿夫、佣人休息的地方。我们摸黑走出弄堂,出口是一条又细又长的小河,河面上筑小桥和河房。我们都不明白这间筑在河面上的小屋派什么用场?陈教授说,你看这小屋都用长石条搁在河面上作地面。当年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一到夏天的黄昏,便在这间小屋里用浴盆洗澡,洗罢,只要把浴盆轻轻一侧,浴水便沿着石条的缝隙“叮叮,咚咚”地滴入小河。我们听得入神,忽然陈教授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这间小屋要保存下去,给后人展示古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陈教授一边指着张厅后屋的石壁上凿着一个“如意”形的系缆石,一个“虎头”形的系缆石,一边对我们说,这里是停船的地方,你看,这儿河面特别宽,就是让小船在这儿掉头的,也是我们今天说的停车场。过去大户人家小姐穿着锈花鞋,坐船上街买东西,可以让绣花鞋不着地。陈教授谈兴正浓时,忽然诗兴大发说,有了,有了!你们听:“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一副形象鲜明、词语对仗、妙趣横生的对联脱口而出。陈教授思维敏捷,不愧是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他曾出版了《书带集》《春苔具》《书边人注》等散文著作,为爱书人追崇。

中午,我们在古镇唯一的一家大饭店用餐。我们点了水乡的河鲜,有清水虾、白丝鱼、万三蹄、韭菜炒蚬肉、酱炒螺蛳、木兰头、鸡汁面筋。陈教授边吃边赞,他说每个菜都好吃,最好吃的要数“鸡汁面筋”中的面筋。

我们离开大饭店,去镇政府的路上,陈教授对“鸡汁面筋”仍然赞不绝口。一到镇政府会议室,我们立刻给陈教授笔墨伺候,陈教授兴致勃勃地提笔凝思,不多一会,潇洒挥毫:“昆山周庄三味圆,味兼小笼、汤包、馄饨之长,天下美味也”。

陈教授回上海不久,同济大学派来了几十名师生,对古镇周庄的古建筑全面测量,古镇上几百家店铺,标上店名,绘制图案,纳入保护古镇的规划设计档案。

今天的古镇周庄,已成为全国首批AAAAA级的旅游古镇,全球华人最美小镇,世界最佳魅力水乡,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如今它已名扬四海,世人瞩目。在这众多的荣誉中,有陈教授的一份功劳。

如今,陈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和陈教授再无谋面,每当回首遥远的往事,陈教授的大师风骨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陈教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艺术大师。

猜你喜欢
沈万三面筋古桥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偏偏是它
沈万三与北京城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沈万三为什么修城墙
自制面筋
2013重磅出击烤面筋成型机切割机
财神爷和他的对头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