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岩
【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有创通气治疗, 观察组给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6±1.23)、(11.23±1.14)d, 均短于对照组的(13.12±1.00)、(18.23±2.2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76.56±6.56)mm Hg(1 mm Hg=0.133 kPa)、(95.26±5.11)%、(49.26±5.14)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70.14±5.00)mm Hg、(88.12±5.23)%、(55.23±3.66)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8.38±7.22)、(92.33±5.14)、(93.47±2.33)、(93.22±5.30)分, 均高于對照组的(78.40±5.33)、(85.42±5.25)、(80.28±6.44)、(86.41±5.4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使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还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14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疾病, 该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所以临床治疗措施较为复杂。呼吸衰竭则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病情较重者甚至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1]。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为满意, 基于此, 此研究抽取本院73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73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 女18例;年龄65~86岁, 平均年龄(75.56±9.55)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66~86岁, 平均年龄(75.58±9.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确诊为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者;②病情稳定、临床资料完整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神经功能重度障碍者;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单纯给予有创通气治疗。气管插管, 正压机械间断通气, 严格按照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状况调整压力, 通气模式设置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若PSV下降至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则SIMV频率调整至9次/min, 可拔管[2]。
1. 3. 2 观察组 给予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有创通气治疗同对照组。严格按照患者病情采用面罩或口罩进行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通气模式设置为S/T, 调整氧气浓度和吸气压力至最佳水平, 通气时间通常>2 h[3]。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PaCO2), 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3]评价生活质量, 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 分值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6±1.23)、(11.23±1.14)d, 均短于对照组的(13.12±1.00)、(18.23±2.2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PaO2、SaO2、PaCO2分别为(76.56±6.56)mm Hg、(95.26±5.11)%、(49.26±5.14)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70.14±5.00)mm Hg、(88.12±5.23)%、(55.23±3.66)mm H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8.38±7.22)、(92.33±5.14)、(93.47±2.33)、(93.22±5.30)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8.40±5.33)、(85.42±5.25)、(80.28±6.44)、(86.41±5.4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COPD属于临床呼吸科常见疾病, 并且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致使中老年人群成为该病的高发群体。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未有特效药物, 并且随疾病进一步发展, 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临床疗效大打折扣的同时对患者预后情况产生严重影响。COPD会引起严重呼吸衰竭,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因素之一。COPD会导致患者肺泡弹性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减退肺组织弹性, 阻塞气道,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CO2潴留与缺氧现象[4]。现阶段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 但通气时间较长, 会逐渐增大患者发生创伤的可能性, 并且还会引起诸多的严重并发症(气道受损), 甚至会让患者形成呼吸机依赖性, 从而加大恢复难度。
本研究旨在分析对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 抽取本院73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展開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6±1.23)、(11.23±1.14)d短于对照组的(13.12±1.00)、(18.23±2.23)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PaO2、SaO2、PaCO2分别为(76.56±6.56)mm Hg、(95.26±5.11)%、(49.26±5.14)mm Hg, 均优于对照组的(70.14±5.00)mm Hg、(88.12±5.23)%、(55.23±3.66)mm H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8.38±7.22)、(92.33±5.14)、(93.47±2.33)、(93.22±5.30)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8.40±5.33)、(85.42±5.25)、(80.28±6.44)、(86.41±5.4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 发现无创通气具备以下优势:①操作更为简单, 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撤机操作。②在治疗时不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有创通气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呼吸道黏膜受损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无需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 可以将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且可以有效保留患者咳嗽、吞咽功能[5-8]。④可有效控制心脏前负荷, 增加心肌供氧量, 并且不会对患者机体内循环系统造成影响, 从而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 对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红, 祁军平.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2017, 46(4):85-87.
[2] 刘勇, 张震平.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0):79-80.
[3] 邓鸣林. 有创及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0):14-15.
[4] 孙颖新, 杜春玲, 周磊, 等. 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1):55-58.
[5] 孙志萍.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非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严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15(7):800.
[6] 龙继贤, 高文妹.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 临床内科杂志, 2018(3):181-183.
[7] 刘雪琴, 孙立军.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回顾性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3):90-91.
[8] 李婷.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研究. 今日健康, 2016, 15(9):141.
[收稿日期: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