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锋 褚清清 王伟 徐忠颖
摘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高校法学更应紧跟法治建设的步伐,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的卓越法治人才,离不开司法实务部门和专家的法律指导,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的研究符合时代需要,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D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9-0045-02
作者简介:李学锋(1974-),女,汉族,黑龙江虎林人,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我国法学教育及校政协同培养现状
(一)法学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等教育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对法学教育提出了德法兼修的培养要求,法学教学要求法学教育更加重视法科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我国法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起点,通过设置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等帮助本科生夯实法学理论功底,再结合通识课程、人文课程、见习实习等实践课程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养,搭建课程矩阵,把法学生培养成为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上,实施专业型学术人才和职业教育并行的培养路径,鼓励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推进特色办学。
目前中国法学教育进入全面提升期,在遵循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2018年《普通高校法學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颁布,对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总培养方针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清晰定位,提出法学类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法学类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一面方面,法学教育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体系内的事情,而是需要教育部门和法治实践部门协同推进的事业。另一方面,法学教育也逐渐立足于本国的国情,走上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道路。
(二)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出口决定入口,我国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涉及到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企业法务等,扎实的法学知识和娴熟的法律修养是对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我国高校法学教育在具体实施时强调专业理论,对法律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大多数法学毕业生都存在实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又由于司法实务部门岗位的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能够发挥出双方在学理和实践技能培训的优势,法导致学教育校政协同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也并不深入。法学课程的安排主要围绕国家的法律与标准进行,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设置较少,法学专业的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法律职业能力的训练存在脱节,法学知识和法学思维跟不上司法实务部门的职业需要。
二、开展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的必要性
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实现高校法学教育校政协同培养既是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需要,更是充分发挥司法实务部门法律职业实践的需要,是双向共赢的育人需要。
(一)是检验法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的需要拥有法学专业的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法律工作者的摇篮,需要传授非常扎实的、理论性很强的法学专业储备,知识理论不扎实,就无法建设强有力法律人才的队伍。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到司法实践中去检验,高校法学教学和司法实务部门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就实现了由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学形式的生动化,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障。
(二)是发挥高校智库和司法实践部门服务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法学可以成为地方立法的联系点,并开展到地方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法院和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的除了完成司法审判等专门职能之外,还具有普法宣传,开展法治教育的职能,法学教育校政协同育人是发挥司法实践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教育,通过法院公众日开放、庭审观摩、专业见习和见习等途径,对法学学生进行法律思维的熏陶和法言法语的培训,帮助法学生更好的了解司法实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思想,规划自身的法律职业成长。
(三)是法学教师和司法实务人员的无障碍对接的需要法学专业课堂教学要满足法院和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对当今人才的需要,知识基础欠缺就无法胜任复杂的司法活动,也不能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出最为科学的应急处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将司法实务部门的实践工作同法学理论发展较快的高校教育紧密对接,这是实现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同频共振的需要。
三、法学教育校政协同人才培养应用的途径
(一)应用于地方和高校维护宪法的权威的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障,依法治国需要依宪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通过校政法学教育和法治精神的培育,能够提升城市居民、政府机关、学校学生、军官兵的法治意识和水平。
(二)应用于建设高素质的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队伍建设从事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当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精通法律知识,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关注。法学教育要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德法兼修”的要求更高,要求法治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公平正义。
(三)应用于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惩治腐败犯罪的宣传教育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法学教育校政协同人才培养互通有无,既可以推动法学和法律事业的发展、还能在发挥高校智库和普法宣传的过程中推进方政府和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坚持把法纪摆在前面,树立“四个意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高校和地方司法实务部门共同努力能够助推法制实施、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工作。
(四)应用于地方公权机关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意识的树立公权机关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教育需要常抓不懈,法学教育校政协同育人实现了高校和公权机关的双向监督,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入手,从学生时代就增强法学生的法治精神、法律职业责任感和公平正义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法学为公权机关提供了第三方评估,用法学人的角度对公权机关进行监督,能更好的规范其依法行政和秉公执法,这既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教育建设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育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在努力夯实法学生的理论功底的同时,引入法律职业教育,通过校内和校外、教师和法官、课堂和法庭的校政协同培养出就业领域宽、品行端正、法律职业能力强,人才需求市场愿用、能用、好用的应用型法学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青年要立志做大事[EB/OL].人民网.http: // politics. people. com. cn/ n1/ 2017/ 0503/ c1024 - 29252233. html.
[2]丁国峰.论我国法学教育“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河北法学,2018(8).
[3]赵丽霞,徐忠颖.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以“国际法”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05.
[4]吴汉东.法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中国道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4-15.
[5]张婷婷,徐文煜.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评价问题研究[J].世纪桥,20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