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下农商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策略

2019-12-16 01:41吕宁
商情 2019年50期
关键词:农商银行

吕宁

【摘要】移动金融背景下对于我国农商银行开展农村普惠金融业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移动金融背景下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对移动金融背景下农商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主要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移动金融 农商银行 农村普惠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农商银行基于自身特点和定位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是农商银行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农商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应该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全面把握,基于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原则,来不断优化完善现有的金融企业制度,积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该过程中也实现农商银行自身的发展。

1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促进三农经济加速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为萧条的发展状态。近几年全球经济虽然开始回暖,但是发展速度仍然缓慢。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虽然我国经济整体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化矛盾也日益突出。受到国内外经济发展严峻形势的影响,我国传统农业发展速度缓慢,三农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三农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当前我国三农经济转型升级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农村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种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薄弱金融环节的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提供资金支持。

1.2有助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

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我国便已经开始尝试对农村金融进行改革创新,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改良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融资结构和融资环境,积极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其最大问题表现为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满足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创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契合了我国农村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助于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全面深入发展。

1.3有助于改善农村民生现状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农村经济是否得到充分发展是影响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党和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改善,表现出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农村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重点强调发展效率以及安全保障,其核心在于实现经济收益与金融风险之间的有效平衡。就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传统金融发展模式下很多农业产业以及农户难以得到充足的金融贷款支持,迫使他们不得不转向融资成本更高对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融资成本,进而降低了生活质量,背离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

2移动金融背景下农商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价值

2.1移动金融对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应该注重发展的可持續性。就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来说,整体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当前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尚不完善;二是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条件相对薄弱,存在较大的金融服务风险。这便决定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进行长期可持续性金融服务建设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初期阶段,存在各种各样的争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建设进程。随着后续国家政府的不断跟进,通过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金融技术创新以及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中可以实现持续性的盈利,进而对于推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普惠金融建设过程中,只需要投入较少的成本,便可以构建智能化、移动化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基于移动金融的强大功能,在国家政策扶持鼓励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积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

2.2有助于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

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中传统农业由于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产品较为初级等原因通常处于最底端,对于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没有太多对要求。但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技术以及资金投入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当前单一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在部分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供需矛盾。移动金融由于能够与金融服务有效结合,并且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基本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3移动金融背景下农商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主要方法

3.1加强金融基础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系统完善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对于农村普惠金融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清算系统建设等。通过农村普惠金融设施建设,让农村所有的社会阶层均能享受到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支持,特别是要满足小微企业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普惠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可以在农村一些小超市中设置相应的自主服务终端,让具有责任心以及威望高的人进行负责,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普惠金融产品和普惠金融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设置无线取款服务站点,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用户体验;另一面提高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网点的服务能力以及覆盖率。

其次加大相关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商银行农村网点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在村民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学校、超市以及广场等区域设置存取款一体机,一方面为村民开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有效弥补农商银行在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的不足,建立更加全面立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再次加速电子银行的建设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将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发展,为金融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在该背景下,农商银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可以大力发展电子银行,通过对电子银行的完善和优化来更好满足农民基于网络开展金融交易活动的需求。

3.2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首先应该对支农进行重点凸显。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对技术的需求以及对资金的投资需求也更加旺盛。为了更好满足农业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地区龙头企业以及优势农产品的投资力度。同时还可以开设多个金融试点,不断提高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效率。

其次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复杂多样的特点,农商银行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开展金融创新,为农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更好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拓展担保渠道,农民往往经济条件较差,资产规模较小,因此难以在贷款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抵押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展农业产业链以及区块链,通过链条上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或者其他参与主体进行信用担保,来帮助其获得贷款支持,还可以通过宅基地进行担保。

再次应该重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務提供过程中应该注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通过服务模式调整来优化农商银行的客户结构。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业务,积累更多的客户资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可以走进社区、走进商会,加大对农村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对农村普惠金融有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

4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移动金融背景下为了更好发挥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商银行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针对农民的具体需求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农村普惠金融具体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以及优化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武,柳睿.普惠金融得民心惠农服务助民生——镇坪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报道[J].法治与社会,2017(6).

[2]陈艺斌,郑小丽,李珏.农商银行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以福建省内农商银行为例[J].纳税,2018,192(12):156-158.

[3]农业银行无锡锡山支行课题组,顾健,周云华.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策略[J].现代金融,2019(1):33-34.

猜你喜欢
农商银行
关于农商银行成立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科技创新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农商银行经营管理探析
新形势下银行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引导
刍议内部审计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论农商银行思政工作的创新与结合
新常态下加强农商银行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农商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探讨
农商银行开发农民商品房信贷业务的思考
浅析农商银行如何加强反洗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