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红,陈瑞红,陈小莉,李晓燕
(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济源 459000)
产后抑郁是产妇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发生于产后6周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沮丧、易激动,不仅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对新生儿的照顾,还可能引起自杀、自伤、伤婴等恶性后果[1]。近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危害性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临床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着各种假说,但多数学者公认,妊娠、分娩、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产妇情感变化、进而引起机体激素水平失衡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妊娠晚期机体催乳素、孕酮水平达到峰值,胎儿娩出后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可能引起情绪状态的变化[3]。有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Hcy升高可导致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减少,使单胺神经递质代谢受阻而引起抑郁[4]。但Hcy在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血清Hcy、催乳素、孕酮的变化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产科收集的产后抑郁产妇80例为抑郁组、同期分娩未出现抑郁的产妇80例为对照组。
抑郁组,年龄 22~37岁,平均27.3±3.0岁,分娩时体质量指数(BMI)27.4±2.1kg/m2。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7.5±3.3岁,分娩时BMI 27.7±2.0kg/m2。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时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产后抑郁的诊断标准:产后第3d或第42d产妇经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评分≥10分为阳性;⑵抑郁症和对照组产妇均于孕13周前在我院建卡并进行常规产前检查;⑶分娩孕周37~42周;⑷既往均无抑郁病史;⑸本研究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既往具有精神疾病病史;⑵认知功能障碍;⑶吸毒、酗酒;⑷伴有严重而身心疾病;⑸伴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妊娠期合并症。
1.2 指标检测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产后第3d、第42d抽取空腹静脉血,3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cy、催乳素、孕酮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伯腾公司多功能酶标仪,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 抑郁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分娩时BMI值、吸烟、饮酒、新生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分娩次数、新生儿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对照组的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产妇的血清Hcy、孕酮及催乳素水平比较抑郁组的血清Hcy水平在产后第3d、产后第42d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的血清孕酮及催乳素水平在产后第3d、产后第42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3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产妇是否发生产后抑郁作为因变量,血清Hcy、孕酮及催乳素及分娩方式作为自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孕酮及催乳素降低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状或典型抑郁发作,发生率在15%~30%之间,多发生于产后6周,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也有患者病程持续1~2年[5]。近年来产后抑郁症引起的自杀、自伤、伤婴事件频发,使产后抑郁的危害逐步得到认识,不仅影响新生儿的抚育,还会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6]。由于产后忧郁的症状比较隐匿,常不易被发现而导致治疗的延误[7]。
目前临床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产科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均可能参与其病情进展[8]。但目前临床上对于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有限。本研究对比了产后抑郁患者和未发生产后抑郁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分娩时BMI值、吸烟、饮酒、新生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分娩次数、新生儿喂养方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抑郁患者的剖宫产率高于未发生产后抑郁产妇。上述结果提示,年龄、受教育年限、分娩时BMI值、吸烟、饮酒、新生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分娩次数、新生儿喂养方式并不会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但分娩方式可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剖宫产产妇更易发生产后抑郁,这可能与剖宫产手术造成的创伤使产妇承受更大的痛苦,术后恢复较慢,在对新生儿的照护方面更加力不从心有关。
表2 两组产妇的血清Hcy、孕酮及催乳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的血清Hcy、孕酮及催乳素水平比较()
组别 n Hcy(μmol/L)产后第3天 产后42天催乳素(ng/ml)产后第3天 产后42天孕酮(ng/ml)产后第3天 产后42天抑郁组对照组t值P值80 80 10.9±3.9 8.2±2.0 5.510 0.000 11.3±3.5 7.9±2.7 6.880 0.000 281.4±59.5 344.2±67.0-6.269 0.000 81.6±13.0 137.8±25.8-17.399 0.000 1.54±0.52 2.40±0.89-7.462 0.000 0.56±0.14 0.70±0.22-4.802 0.000
表3 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产后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影响产妇情绪的因素之一[9]。有研究发现,催乳素具有一定的抗焦虑、镇痛作用,参与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10]。孕酮有助于5-羟色胺的合成,而5-羟色胺是人体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11]。在妊娠期间,催乳素、孕酮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减轻妊娠期间的紧张、焦虑情绪[12]。在分娩后,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孕酮水平急剧下降,催乳素在哺乳过程中仍可保持较高水平[13]。因此有学者认为,产后哺乳过程有助于保护患者的情绪,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14]。本研究中产后抑郁患者的血清孕酮及催乳素水平在产后第3d、产后第42d均低于未发生产后抑郁产妇。这一结果提示,血清孕酮及催乳素水平过低是引起产后抑郁的可能原因之一。
Hcy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临床公认,高水平的Hcy可阻碍单胺神经递质代谢,进而引起抑郁症状[15]。本研究中产后抑郁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在产后第3d、产后第42d均高于未发生产后抑郁产妇。这一结果提示,Hcy在产后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与抑郁症一致。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孕酮及催乳素降低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血清Hcy、孕酮及催乳素水平来辅助评估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及病情变化,以便临床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并减少其导致的危害。
综上所述,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孕酮及催乳素降低是引发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针对性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予以纠正,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