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

2019-12-16 06:29朱庆莹陈银蓉胡伟艳袁凯华
中国土地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地状况公平

朱庆莹,陈银蓉,胡伟艳,梅 昀,袁凯华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农地流转作为农村广泛存在的一项实践活动或政策模式对农户增收[1]、农业生产率提升[2]、规模经营[2]和现代化农业发展[3]等意义重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对农地流转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求推进农地有序流转,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相比于2008年底,截止到2017年3月份,中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比例提高了26.1%,年均增长比例为2.9%,且目前流转速度正逐步加快,可见,农地流转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的主导政策模式之一。

绩效是政府政策追求的永恒主题,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是公共政策绩效探索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政策优化的重要依据[4-5]。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是衡量农地转出绩效的重要维度,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进行政策优化进而提升农地转出行为绩效意义重大[4]。目前,相关学者就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陈璐基于CSI理论研究了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流转情况(流转程序、流转收益、流转年限等)和政府形象等[6]。钱忠好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明晰农地产权、适当的农业补贴和积极的政策宣传将有利于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的提高[7]。马艳艳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受教育程度、单位面积土地流转租金、政策预期和政策认知等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的重要因素[8]。陈振认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受家庭特征、农地流转特征、风险预期和农地流转相关政策认知等的影响[9]。综上,学者们对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研究多偏重个体、家庭、流转情况和政策认知情况等客观影响因素,对农户主观心理因素与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不足。而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农户主观心理因素对其满意度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0]。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行为经济学中的参照依赖和社会认知等相关理论出发,利用武汉“1+8”城市圈的427份政府或集体主导模式下农户农地转出调研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拟为政府进行农地流转政策优化,进而为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和提升农地转出政策绩效提供科学依据。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2.1 参照依赖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参照依赖的直接效应

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农户决策是基于完全理性或效用最大化基础之上的。但研究表明,农户决策行为同样受到主观心理因素等的非理性影响[10]。预期理论中指出,人们在对决策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的基准并不是绝对效用水平,而取决于参照点的选取,决策满意度高低取决于与参照点相对损益情况[11]。参照点可以是其他个体的现状,也可是个体自身目标绩效、期望或抱负水平[10,12],现有研究主要将参照点分为现状参照与非现状参照、自我参照及他人参照等。可见,参照点是多样的,因此,个体决策效果受多重参照点的影响。而在决策过程中,多重参照点独立地影响个体对决策效果满意度的评价[13]。

根据参照依赖理论,在农户农地转出实践中,对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存在一定的参照标准,农户依据农地实际转出状况相对于转出前心理或转出后其他个体状况的损益变化而做出满意度评价,即参照点可以是农地转出户转出前的期望水平,也可以是其他农地转出户转出实际状况水平。“相对剥夺”理论和“局部比较”理论都指出,实际情况相比参照点状况更优,相对“被剥夺感”会更弱,个体的满意度会更高[14]。如果实际农地转出状况比预期状况要好,那么农户就会产生满足感,满意度就会较高;相反,如果实际农地转出状况差于期望状况,那么转出农户就会产生失落感,满意度就会较低。同样,在农地转出实践中,相比于其他农地转出户,农地转出状况更好,转出户获得感较高,就会有较高地满意度,相反,则会有较低的满意度;现有的关于参照依赖与农户满意度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10]。中国农村社会主要以“差序格局结构”为主要特征[15],在“差序格局结构”特征的影响下,本文认为,他人参照中,相比于与陌生人的比较,农地转出户在对农地转出满意度评价时更看重与亲戚和朋友的农地转出后状况的比较结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两个待检验的假设如下:

H1:相比于期望的农地转出状况,实际农地转出状况越好,满意度越高。

H2:相比于其他农户(亲戚、朋友与陌生人),自身实际农地转出状况越好,满意度越高;相比于与陌生人参照,与亲戚或朋友参照对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要更大。

2.2 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公平感知的中介效应

公平是心理学领域的概念,作为一种心理感知而存在,公平感知是指个体相比投入对所获得产出或效益的公平感受,是个体或群体对是否被公平对待的一种心理感受[16]。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认知受环境制约,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思维认知进而导致个体意愿或行为的差异[17]。参照依赖作为中国农村现存的一种特殊“社会环境”,对农户农地转出实践的公平感知具有重要影响。徐富明在研究农户拆迁安置满意度时发现,相比于自我参照或他人参照,拆迁安置所带来的效果更好,个体公平感知度越高[18]。马磊在研究城市居民分配公平感知时发现,与他人比较的结果对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感知具有显著性影响[14]。计划行为理论指出,感知是意愿或满意度的前提,当农地转出实践发生时,农户满意度受农户农地转出认知的决定性影响,而公平感知作为其中关键一环,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王玥等研究表明,农户对农地征收结果的感知公平会显著影响其征收补偿满意度[19]。方菲研究表明,对新农合制度公平感知越高,农户满意度也越高[16]。综上,本文认为,参照依赖会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公平感知,农户农地转出公平感知又会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3。

H3:参照依赖正向影响农户公平感知,农户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公平感知在参照依赖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的参照依赖、公平感知和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影响机制图(图1)。

3 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计量模型

3.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7—8月对武汉“1+8”城市圈的随机抽样。调查对象为在政府或村集体主导下的农地转出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每个市随机抽取一个区,每个区县抽取1~2个乡镇,最后在每个乡镇选取政府或村集体主导下农地转出的村庄1~3个,依据行政村大小,每村抽取20~50户左右,共调研了16个行政村,500位农户,有效样本数为483份,有效率为96.6%,剔除掉非政府或非村集体主导农地转出的样本后还剩427份,包括201份村集体主导和226份政府主导。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及其家庭基本信息、农地流转情况和农户农地转出公平感知状况与满意度情况等内容。

样本的个体特征见表1。从表1看,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来看,35~65周岁的中年农民是样本主体(59%);从文化程度来看,样本以初中及小学以下的农民为主(90.2%);从家庭年收入来看,绝大多数样本(77.8%)为8万元以下。根据《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2017)》和《湖北省统计年鉴(2017)》,湖北省农村居民中,男性比例为59%,家庭年均总收入为5.06万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以上,与本次调查结果基本相符。且各变量(性别、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年龄等)均值与《2017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及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提供的信息也相近,因此可认为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图1 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机制图Fig.1 Interaction mechanism among reference dependence, perceived fairness and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farmland transfer

表1 样本的基本特征Tab.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

3.2 变量定义

本文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等相关变量的说明和描述性统计见表2,变量具体定义如下。

被解释变量: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Y),来自农户对问题“您对您家此次农地转出实践的各方面(流转收益、流转程序、流转形式、流转后状况等)总体是否满意?”的回答。答案选项采用Likert 5级量表的形式设置为“非常不满意”、“较不满意”、“满意程度一般”、“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并分别赋值1~5。

核心解释变量(中介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分别为参照依赖(PF)和公平感知(RD)。公平感知指标来自农户对问题“您感觉您家此次农地转出实践各方面(流转收益、流转程序、流转信息获取等)的公平程度如何?”的回答。答案选项为“非常不公平”“不公平”“公平性一般(无所谓公平也无所谓不公平)”“公平”“非常公平”,并依次赋值1~5。自我参照(RD1)指标来自农户对问题“与您对您家农地转出的预期状况相比,您认为您家农地转出实践实际状况总体如何?”问题的回答;他人参照(RD21、RD22、RD23)的指标分别来自农户对问题“与亲戚的农地转出状况相比,您认为您家的农地转出实践总体状况如何?”“与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相比,您认为您家农地转出实践的总体状况如何?”“与陌生农户农地转出状况相比,您认为您家农地转出实践的总体情况如何?”三个问题的回答;受访农户对以上4个问题的回答“差很多”、“差一些”、“状况一样(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差)”、“好一些”和“好很多”,依次赋值1~5。

控制变量:参考现有文献[6-9],本文选取了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农地流转情况、风险预期情况、政策认知情况等控制变量。其中,个体特征包含农户性别(X1)、年龄(X2)、社会身份(X3)和就业情况(X4);家庭特征包含外出务工人数(X5)、家庭成员平均文化程度(X6)、家庭年总收入(X7)和农业收入占比(X8);流转情况主要包括流转租金(X9)、流转形式(X10)与流转期限(X11);风险预期主要包括对土地权益(X12)、社会保障(X13)和土地利用风险预期(X14),指标分别来自农户对农地转出土地权益风险(永远失去土地、租金没有保障)、社会保障风险(转出土地后养老没有保障,成为失业者等)、土地利用风险(土地转出后用途会发生改变、会出现撂荒现象等)问题赞同程度的回答;政策认知包括家庭(X15)、村庄(X16)和政府(X17)层面,分别为农户对问题“农地转出能为家庭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农地转出能带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地转出能为国家带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问题的赞同程度的回答,答案选项从“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非常赞同”进行设计并依次赋值1~5。

表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分析Tab.2 The explana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3.3 计量模型

基于前文的分析,参照依赖可通过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实践的公平感知进而影响农地转出满意度,公平感知在参照依赖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借鉴BARON和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中逐步回归方法和步骤[20-21],构建的模型如式(1)—式(3)。本文被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均为有序离散型随机变量,因此,模型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参数估计。

式(1)—式(3)中:Y代表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RD代表参照依赖(自我参照(RD1)、他人参照(亲戚(RD21)、朋友(RD22)和陌生人(RD23));PF代表中介变量(公平感知);Zi为一系列可观测的控制变量;ε1、ε2、ε3代表随机扰动项;β0代表常数项;γ代表控制变量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效应;β表示RD对Y的总效应;β′代表RD对中介变量PF的影响效应;λ为中介变量PF对Y的影响效应;β″为控制中介变量PF后;RD对Y的直接效应。

4 实证分析

4.1 相关性结果分析

为初步验证本文提出的3个假设,本文进行了关键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方法计算了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3。从表3看,自我参照、他人参照(亲戚)、他人参照(朋友)和他人参照(陌生人)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2、0.827、0.675与0.301且都在1%水平下显著,且他人参照中影响系数大小为他人参照(朋友)>他人参照(亲戚)>他人参照(陌生人),可见,他人参照中的与亲戚和朋友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较与陌生人参照要大,与现有的研究结论相符[10,22]。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657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几个研究假设。

表3 Pearson分析Tab.3 Pearson analysis

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借鉴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步骤[20-21],采用逐步回归策略对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回归。模型1为控制变量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回归,模型2—模型4为控制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5—模型7为控制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模型8—模型10则是在模型2—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中介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各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

从模型2—模型4的结果看,自我参照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系数分别为2.470、2.534和2.682且都在1%水平下显著,他人参照(亲戚)和他人参照(朋友)影响系数分别为0.643和1.803且在1%水平下显著,他人参照(陌生人)系数为0.115但不显著,表明与预期和其他农户农地转出状况相比较,自身实际转出状况越好,满意度越高,与现有相关研究结论相符[10],H1和H2得到验证。他人参照中(朋友)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符合相关研究结论[14]。结合理论分析可知,在政府或村集体主导下,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与农地转出相对水平的好坏息息相关。当实际转出状况较自身期望或其他农户水平更好时,农户相对“被剥夺感”会更弱,而获得感更强,其农地转出的满意度会越高。他人参照(陌生人)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效应不显著且弱于与亲戚和朋友参照的可能原因是“差序格局结构”所带来的“波纹效应”较弱,农户不看重与陌生农户农地转出状况的比较,注重的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亲朋近邻的比较,尤其是与朋友之间的比较。至于与朋友参照较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较与亲戚参照要大,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相比于地理距离较远的亲戚,农户更多的是与邻近朋友打交道,因此在农地转出实践时,农户会更注重与周边农户朋友的农地转出状况比较,表现出“地缘效应”大于“血缘效应”。

表4 模型估计结果Tab.4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从模型5—模型7的结果看:自我参照对公平感知影响系数分别为0.374、0.822和0.872,且都在1%水平下显著;他人参照(亲戚)和(朋友)影响系数分别为1.073和0.230,且都在1%水平下显著;他人参照(陌生人)系数为0.06,但不显著,表明参照依赖对农户公平感知具有正向作用。从模型8—模型10的结果看:模型8中自我参照、他人参照(亲戚)和公平感知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系数分别为2.223、0.397和0.673;模型9中自我参照、他人参照(朋友)和公平感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2.255、1.068和0.776;模型10中自我参照、他人参照(陌生人)和公平感知影响系数分别为2.414、0.116和0.793。除他人参照(陌生人)影响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变量的影响系数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在加入中介变量(公平感知)后,自我参照影响系数分别从2.470下降为2.223,2.534下降为2.255,2.682下降为2.414;他人参照(亲戚)和他人参照(朋友)影响系数分别从0.643下降为0.397和1.083下降为1.068,表明公平感知中介效应的存在,H3得到验证。结合理论分析可知,参照依赖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可通过影响农户公平感知这一路径实现。在农地转出实践中,相比于农户自身预期和其他农户农地转出状况,农户农地实际转出状况越好,“相对损失感”较低,获得感更强,农户农地转出实践的公平感知度越高,满意度也越高。

本文采用模型8—模型10的回归结果对控制变量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个体特征方面:性别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且通过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男性较女性农地转出满意度高,这与男性非农就业能力更强有关。家庭特征方面:外出务工人数系数在多个模型中显著为正,农业收入占比系数显著为负,这是因为农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农业收入占比越低,耕地的生计依赖越弱,农地转出满意度越高。农地转出特征方面:农地转出租金与转出形式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转出租金越高,农户满意度越高,说明经济收益仍然是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相比于出租(只获取租金)形式,“入股+租金”的形式的农户满意度更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农户对农地的增值收益具有较高的预期。风险预期因素方面:土地权益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和土地利用风险的影响系数在不同的水平下均显著为负,表明租金拖欠以及担心农地转出后永远失去土地;现阶段农地承载的重要社会保障功能;农户根深蒂固的“农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的土地情结以及希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的“社会情怀”等都会显著制约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政策认知特征方面:农户对农地转出对家庭、村庄以及国家效益认知系数都为正且通过了不同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户对农地转出产生的效益的认知越强,农户满意度越高。相关控制变量的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相吻合[6-9]。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分样本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本次调研的农户农地转出介绍方有两个,一个是村委会组织,另一个是政府组织,基于此,本文将样本分成政府主导型和村委会主导型两种模式对模型1—模型10进行重新估计,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除个别控制变量外,模型1—模型10各个变量的估计系数的影响方向、相对大小和显著性都未发生变化,表明本文估计结果较为稳健。限于篇幅,本文未列出政府主导型和村庄主导型样本模型的估计结果。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和社会认知等理论,利用调查的武汉“1+8”城市圈政府或村集体主导模式下的427份农户农地转出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参照依赖、公平感知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之间的影响机制,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作为一种主观心理判断,参照依赖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体而言,期望农地转出状况和其他农户农地转出状况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参照点,实际农地转出状况优于农户期望状况,相应地农户满意度会越高;他人参照中,实际转出状况较其他农户(尤其是亲戚和朋友)要好,满意度越高,他人参照(陌生人)对满意度的影响则不显著。(2)参照依赖不仅自身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它还可以通过正向影响农户公平感知进而作用于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即参照依赖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可通过影响公平感知这一路径实现,公平感知在参照依赖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对农地转出的风险预期越高,农户满意度越低;对农地转出活动效益(包括对家庭、村庄和国家的效益)的相关认知越深,农户满意度越高。

基于上述结论,从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提升农户农地转出绩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在农户农地转出前,农地转出主导方(政府或村集体等)要充分了解农户对农地转出实践全方位的心理预期,以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具体而言,在农户农地转出之前,要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农户的建议和意见,了解农户的合理诉求,掌握农户对农地转出的多方位预期,如租金预期、转出分红预期等,确保政府作出科学决策以达到农户对农地转出状况的合理预期。(2)保持农户农地转出实践相关政策在空间上的平衡与统一。由于与他人农地转出状况的比较(尤其是亲戚和朋友)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因此,对于同一行政区内(尤其是同一行政村或同一自然村)要尽量实施相同的农地转出实践政策,如流入方尽量由政府或村集体引导转给统一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等,尽量保持相同农地转出形式,如统一出租或统一入股等,尽量实施相同的转出租金等,减少农地转出过程的各方面不平衡对农户满意度造成的负面影响。(3)增强农户在农地转出过程中的公平感知度,充分发挥公平感知在参照依赖对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参照依赖可通过影响农户感知公平进而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可通过强化农户在整个农地转出过程的参与度,对农地转出相关情况进行公开化和透明化;同时,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应给予农户更多人文性关怀,增强农户在农地转出实践整个过程中的公平感知度;其次要对参照依赖与感知公平进行协调,较好的发挥两者对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叠加效应。(4)要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户对农地的生计依赖;加强农地租金管理,引进风险金保障制度,保障农户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户风险预期;加大农地转出效益相关政策宣传,如农地转出对增加家庭收入、农业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等的作用,提升农户对农地转出实践的相关政策认知。当然,本文探讨的是政府或集体主导模式下的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参照依赖和公平感知之间的影响机制,对于市场主导模式或市场与政府、集体共同主导模式下的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农地状况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农地细碎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笨柴兄弟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当前农地产权与流转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