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纪录片作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镜头记录时代、记录人民、记录当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纪录片生产创作日趋活跃,蓬勃发展,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正能量、主旋律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讲述着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描绘着美好幸福的人民生活、弘扬着奋发昂扬的中国精神、凝聚着敢拼能赢的中国力量。
2010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支持国产纪录片事业、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刺激了事业需求,拉动了产业发展。
出台政策加强引导。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下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国产纪录片发展提出整体性、政策性、全局性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纪录片由事业发展转向产业发展。2011年12月,总局下发《关于推荐优秀国产纪录片的通知》,每季度评选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面向全国推荐播映,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纪录片的繁荣创作。2013年2月,总局印发《关于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的通知》,汇总全国创作生产情况、中外合拍情况、引进境外电视纪录片情况的题材信息,避免了题材撞车、资源浪费等问题。2018年5月,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围绕未来五年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宣传主题,确定100部重点纪录片选题。此外,国家还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等方式,减免国产纪录片生产交易出口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扶持纪录片产业发展壮大。
开设上星专业频道。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标志着我国迎来全新的纪录片发展时代;2014年6月,上海纪实频道、北京纪实频道上星播出,我国纪录片产业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2016年1月,湖南金鹰纪实频道上星播出,成为第三个上星播出的纪实卫视,连同中央电视台世界地理频道、老故事频道以及湖南电视台先锋纪录数字频道等付费上星频道一起,促使全国纪录片市场在内容定位、运营机制、产业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增加卫视播出时间。2013年10月,总局出台《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至次日1:00期间,至少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全年19:30至22:30时段,国产纪录片播出总量不得低于7个小时。2018年5月,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的通知》,重申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全年19:30至22:30时段,国产纪录片播出总量不低于7小时。照此计算,全年国产纪录片播出总量增加了6000小时,拉动了国产纪录片的生产、价格、交易等环节,尤其是国产纪录片进入卫视黄金时段播出,标志着我国纪录片创作生产走向成熟。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2年11月,总局出台《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审办法(试行)》,开展了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表彰活动,针对优秀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提供资金扶持。2013年12月,总局启动“中国梦”题材纪录片项目扶持计划,鼓励创作普通人与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优秀短纪录片;2015年6月,总局开展“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扶持100名和100部反映中国人奋斗故事、展现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现实题材短纪录片,从制作、播出、产业、人才等多个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国产纪录片扶持、引导力度,发挥了优秀作品、制作机构、播出机构、创作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举办奖项评选活动。经过同意和批准的全国性纪录片奖项有政府奖、行业奖、学院奖,还有临时增设的纪念性表彰活动,既有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新闻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等固定性奖项,又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推选活动、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活动、“纪录·中国”创优评析和优秀作品推广交流活动、“人文中国”纪录片推选活动等行业表彰活动,还有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中国纪录片年度掌声·嘘声奖、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国际微电影节纪录片颁奖等活动项目。
成立联盟开设平台。2013年7月,成立了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和播出联盟,制作联盟汇聚了国内100多家纪录片制作机构,覆盖了纪录片生产的整个链条;播出联盟联合全国90多家省市台,开办《纪录中国》栏目,构建“中国纪录片联播网”,每天播出30分钟纪录片,对于培育受众,推动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1月,中国纪录片网开播上线,融合了创作生产、推介展示、传播推广、融资交易等内容,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传媒等终端,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受到政策推动、产业拉动,国产纪录片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无论创作产量,还是播出时长都持续增加,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产纪录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纪录片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纪录片创作水平不断提升,成熟的类型框架、行业分工、制作流程、专业标准逐步建立,纪录片营销通道和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二是纪录片传播平台日益丰富,卫视综合频道、专业纪实频道、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平台以及电影院线播出格局基本形成;三是纪录片受众群体不断完善,观看人数高速增长,形成一批稳定、忠实的纪录片消费群体。
中国纪录片正在步入良性轨道。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广播影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10年以来,国家在政策引导、播出需求、项目立项、人才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中国纪录片创作、生产、播出步入良性轨道。
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在升温。一是全国纪录片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好的纪录片开始盈利;二是纪录片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历史资料价值;三是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市场经济逐渐成熟,高素质人群比例不断提升,多样化需求逐步形成,纪录片市场正在扩大;四是中国正在崛起,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较为迫切;五是卫视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优秀纪录片的收视率较好,标志着中国电视结构和观众欣赏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六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成果丰硕,讲述中国人奋斗故事的作品层出不穷,成为中国精神最好的载体、“中国梦”最好的注解。
江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遗存、厚重的底蕴,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事件值得记录,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人物素材、优秀选题。
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港口大省、文化名省,国际社会想要了解江苏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纪录片作为宣传江苏最好的艺术形态,不仅具有国内市场,还具有国际市场,对于讲好江苏故事、传播江苏声音、见证江苏精神,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江苏作为我国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优越、人文资源丰富、红色景点甚多,这些资源汇聚一起,储备了很多历史、文化、自然、文献等纪录片素材,易于生产《江南文脉》《南京之殇》《失落的下邳国》等“人在船上坐、心在画中游”“穿越时空隧道,走入历史场景”“赋予大国浮沉、彰显沧桑之美”的纪录片。
中国首个纪录片小镇落户苏州东山,在人才扶持、培训交流、平台建设、主题活动等方面,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得到广泛关注,享受更多资源。
江苏拥有较好的影视产业基础,多家动漫企业具有较大影响力,年度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影视剧制作呈现攀升势头,提供了良好的纪录片创作条件。
近年来,江苏省重视纪录片创作工作,出台奖励政策、举办重大活动、开展扶持计划、进行题材报备等工作,取得较大社会反响。
2018年2月,江苏省委宣传部印发《江苏优秀文化成果奖励办法(2018年修订版)的通知》,对获得全国重要奖项、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江苏原创纪录片给予奖励。
2018年5月,开展了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连续三年,采取集中授课、实训辅导等方式,扶持100名创作人才、创作15至20部“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现实题材短纪录片,并在制作拍摄、后期包装、播出剪辑、宣发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
开设了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广播电视)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比例和要求,对投资较多、题材重大、影响深远的纪录片给予补助。
举办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支持南京台举办影视文化交流周暨国际纪录片专业人才培训班活动,开展江苏电视社教节目奖、江苏省文艺大奖·电视奖评选活动。通过举办活动、奖项评选,反哺江苏纪录片人才培养、节目创作、行业发展。
开展纪录片题材报备工作。江苏省广电局每半年印发一次《关于报送电视纪录片题材信息的通知》,针对重点选题,指派专人跟踪进展、指导创作、提供服务;好的题材成片以后,优先参加总局、省局举办的宣传、扶持、表彰、评选、推介、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创作了一批反映江苏本土的优秀纪录片,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电视纪录片题材主要分为展示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当代题材,记录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题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题材,展现中国优美自然风光的自然题材,传播科学思想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技题材。江苏省纪录片题材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人文类题材。《苏园六纪》《锦绣纪》《昆曲六百年》《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孟河医派》《苏州史纪》《百岁学人周有光》等人文作品,通过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细节化的叙述结构、淳朴化的拍摄镜头,呈现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蕴含的人文精神。
描述现代化建设的工程类题材。《崇启大桥》《泰州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作品,采用航拍技术、水下摄影、三维动画等多种拍摄方式,记录了近年来江苏省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反映百姓生活的当代类题材。《归潮》《王华峰和三百个快递》《乡愫》《渡船·渡人·渡城》《回到远方的家》《我们正年轻》《代驾女司机》《你所不知道的“唐宝”》等作品,温暖人心、礼赞时代、鼓舞前程,生动又饱含真情,传递了“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奋斗是青年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价值观念。
讲述重大事件的文献类题材。《黑暗时刻:我们在南京》《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二辑)》《92天,南京记忆》《烽火淮安》《新四军1941》《朱瑞将军》等反映抗日战争、重大事件、决策过程的文献纪录片,通过历史影像、战地录像、电影片段、动画特效、专家解读、背景音乐、情景再现等方式,辅以当时的手稿、照片、绘画等历史资料,讲述了真实生动、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历史、人物故事。
多部作品获得总局优秀纪录片表彰。2013年以来,江苏省创作的《正义之剑——战后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揭秘》《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大儒顾炎武》《梦碎了,梦圆了》《寻找潘德明》《遇见湖岸高原》《让我们一起飞翔》等47部纪录片获得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获奖数量呈现递增态势,从2013年3部增至2018年的10部。这些作品立足江苏当地、弘扬优秀文化、展现古韵之美、利用红色资源、突出文化优势,既有蕴含深厚的历史题材,又有契合时代的伟人故事,还有品味流芳的书香墨客,更有反映中国人奋斗的中国梦题材。
多部作品获得总局创作人才表彰项目。2013年以来,江苏省共有《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追梦》《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替补》《中国大运河》《百年南京》《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纪录》等16部纪录片和栏目获得总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这些作品立足江苏本地、东部元素、世界表达,彰显了江苏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厚的人文意蕴、鲜明的时代精神。
多部作品在央视和上星频道播出。2013年以来,江苏省有《小萝卜头》《榜样——周恩来的故事》《一座工厂的抗日传奇》《太湖美》《92天,南京记忆》《纺织巨子刘国钧》《致未来书》《孙中山与南京》《青果巷印象》等多部题材重大、主题鲜明、资料翔实、手法新颖、生动感人的纪录片在央视、纪录片专业频道、美国中文类电视台播出。
多部作品获得行业知名奖项。2013年以来,江苏省有《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奇域:探秘新丝路》《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薄复礼的长征》《1937·南京记忆》《利济巷二号》《锦绣纪(国际版)》《望乡》《紫禁城里的米兰画师——郎世宁》等多部纪录片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美国日间艾美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纪录片、中国国际微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亚太广播联盟奖、“纪录·中国”创优评析作品奖、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国际性、全国性著名奖项,这些作品关注发展、人物、文化、历史等主题,表现了江苏纪录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媒体使命感以及国际视野。
多部作品获得总局补助资金。2013年以来,江苏省有《为石疯狂半世纪 一把刻刀写人生》《乡愫》《小舟刻竹》《大山里的学堂》《“淘宝村”有个李支书》《福根治水》《北大杨哥》《筑梦月亮山》等24部纪录片获得总局中国梦主题短纪录片、创作人才扶持表彰项目、“双百计划”扶持片目等补助资金。这些作品有着中国韵味、民族特色、正向力量,通过乡音乡情慰藉乡恋乡愁,诠释了“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不懈追求、向上力量、大爱情怀。
通过国际合作传播中国文化。2013年以来,江苏纪录片创作水平通过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制作层面得到了互鉴,拍摄理念得到了互通,在“引进来”的同时,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江苏台联合A+E美国电视网络合拍的《南京之殇》,在美国历史频道主流媒体播出,译成17种语言,在中东欧、北欧、中非等50多个国家播出;江苏台与英国雄狮电视共同打造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在BBC世界新闻频道播出,向世界展现了全新的、立体的、多元的中国形象;江苏台与英国雄狮电视合拍了《荣耀中国》系列纪录片,与英国第四频道、法国高清纪录片频道、美国Smithsonian频道联合拍摄的《玉之王朝》,与英国雄狮电视、美国NOVA频道、法国高清纪录片频道联合拍摄的《中国古战车》已在全球多家主流媒体播出。
有作品缺精品。近年来,江苏纪录片创作层出不穷,多部片子获得知名奖项,并在央视、海外播出,但缺乏像《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人间世》等引起轰动、走入人心、影响全国的现象级作品。
社会力量薄弱。江苏纪录片主要是由电视台创作生产,社会力量较为薄弱,相对北京、上海、广东来说,缺少像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北京雷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东方良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环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这样的大型民营制作单位。
重视程度不够。纪录片产业存在周期长、投入多、产出少、收视低、收益微、没市场、无效益等情况,受到全国经济下滑、创收压力增大、人才队伍流失等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愿制作生产,也不愿主动购播,即使播出也是在非黄金时段或凌晨以后作为垫播节目播出。
人才队伍薄弱。江苏纪录片创作实力不均、差别较大,优秀的导演、经纪人、营销人才较少,受到人才断层影响,创作单位主要以江苏台、南京台、苏州台为主,其中江苏台纪录片创作中心、南京电影制片厂、南京台专题部、苏州台精品工作室等单位属于纪录片专业机构,每年都能制定规划、设立选题、寻找项目,具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制作团队、专项资金。其他播出单位没有独立的制作部门,也缺少专业的制作团队。
缺少拍摄资金。受到资金制约,江苏省的纪录片创作,多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人文类、文献片居多。制作单位和社会公司遇到好的选题,由于缺少创作资金,无法启动拍摄,再加力量薄弱,只能寻求合作或承做外包任务,降低了创作积极性。
题材较为单一。江苏省纪录片人文历史类题材偏多,现实自然类题材偏少,自从总局启动“中国梦”题材纪录片项目扶持计划以来,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类题材有所增加,但与人文历史类题材相比,创作数量仍有较大差距。
缺乏原创栏目。江苏省自制自做和外购素材后期编辑的纪录片栏目较少,外购栏目较多。
盈利作品较少。好的纪录片既要赢得口碑,也要赢得市场,江苏省纪录片优质作品虽多,盈利作品很少,经济利益驱动作用并未实现,投入产出不相匹配,纪录片产业良性发展依然处于摸索状态。
缺少播出平台。江苏没有纪录片专业频道,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开设纪录片专业频道,对于整合全省纪录片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版权保护不力。纪录片生命力很长,版权可以带来很大的收益,但盗版、翻播、侵权等情况,破坏了纪录片市场规律,影响了纪录片市场收入。
提高思想认识。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珍贵的影像档案,在记录当下和历史的同时,也能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体现核心价值理念,在塑造国家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责任和义务。
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引导、统筹部署、科学编制江苏省纪录片五年发展规划,衔接国家发展政策,成立“江苏省纪录片协会”,搭建行业平台,建立行业准则;加强题材规划力度,围绕“十九大精神”“中国梦”主题,结合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实施“纪录新时代”工程,反映江苏儿女“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奋斗故事,展现江苏历史、江苏文化、江苏风情、江苏成就。
推进精品工程。完善纪录片题材报备制度,定期发布题材信息;每年确定5部重点项目,在题材选择、人物拍摄、技术运用、市场反响等方面,全程跟踪、具体指导、做好服务,争取三年时间,打造10部富有时代气息、人民喜闻乐见、行业影响较大的优秀纪录片,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加大合作力度。联合制作是国产纪录片进入国际主流平台播出的主要方式,江苏省内制作机构可与境外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合拍“江苏题材、中国立场、国际标准”的优秀纪录片;积极参加国内外影视节展,加强本土优秀纪录片外宣力度,拓宽营销渠道,打造知名品牌。
拓宽播映平台。江苏各省市电视台可开设纪录片栏目,尤其是在黄金时段,每周至少播出1档,时长不少于30分钟,全年播出本省优秀纪录片比例不少于20%;可开办纪录片专业频道;与中央电视台、中国纪录片网、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江苏省纪录片创作生产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设立江苏纪录片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纪录片脚本创作和收购、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补助,奖励总局季度推优纪录片、国家政府奖获奖纪录片、政府主导的国际国内纪录片节获奖纪录片;对带有公益性质的重大题材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分批分次给予资金补贴;对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江苏纪录片给予奖励;对黄金时段开播纪录片栏目并积极播出江苏纪录片的播出机构给予补助;奖励纪录片创作突出贡献人员。
加大传播力度。拓展新媒体播出渠道,江苏的互联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可搭建纪录片播出、交易、中介等平台,开设纪录片播出窗口;利用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碎片化传播江苏优秀纪录片。
强化人才保障。建立江苏省纪录片创作人才信息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专业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熟、懂经营、善管理的纪录片队伍。
改善服务环境。设立纪录片奖项,提高获奖作品的权威性、影响力、美誉度;建立完善纪录片版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江苏省纪录片行业健康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向海外营销中介机构发展,利用国际节展推动江苏省优秀纪录片“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