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雅靖 阿坝师范学院
声乐演唱是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广大师生及听众的视线,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中心,就其在我国高校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艺术歌曲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著名的抒情诗歌为素材,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多用于钢琴或和声伴奏。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近现代化发展与西方科技、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音乐家黄自、萧友梅等以中国古诗词为内容,吸收西方国家的创作技法,创作了大量优美动听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21世纪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由于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声乐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推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国古代音乐家所作的艺术歌曲,另一类是古词新编。
第一,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乐感,丰富高校学生的情感。与现代艺术歌曲相比,《扬州慢》《大江东去》等古诗词歌曲将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婉转内敛,将喜悦、迷茫、幽怨、悲伤等情感隐藏在诗词中,而非直白地宣泄,歌曲中内含着深厚的意蕴与深远的情怀。此外,在演唱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多采用吟唱的方式,对演唱者情感与音高的要求更高,需要高校学生身临其境,来把握诗词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从而激发听众的兴趣,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乐感,丰富高校学生的情感。
第二,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可以激发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高校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并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此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取材于中国古诗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编或再创作,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有利于进一步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古诗词如《关雎》《长相思》《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等展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体现。在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学中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现代艺术歌曲无法比拟的形式美与意境美,高校教师应注意把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色及优势,结合高校声乐演唱课程的特点,提高声乐演唱的专业教学效率。在形式方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以诗词这一文学形式呈现,打破了音乐固有的形式,将诗、词与乐有机结合起来,且随着诗词形式的变化形成豪放、婉约等不同的歌曲风格,丰富了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意境方面,《大江东去》《长相思》《破阵子》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蕴含着深厚意境,或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达上阵杀敌的报国之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学现状,高校教师应注意把握高校声乐演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声乐演唱技能的教学模式,创新高校声乐演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引导高校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思想情感的了解,重视高校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与提高,构建新的声乐演唱教学体系,优化声乐演唱教学过程,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声乐演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项情感艺术,与现代艺术歌曲相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因此,高校声乐演唱专业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认真分析音乐作品,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内容出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充分把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感情基调。此外,高校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将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与音色的变化,用真情实感来吸引听众、感染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