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籍装帧的“书卷气”

2019-12-16 20:57:54台州学院
艺术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书卷气书籍装帧文人

□牟 健 台州学院

“气”在中国人的生命和文化审美中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化中,“气”是生命的本源。曹丕的《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所谓“文气”,即“文学生命力”,指的是一个人生理的综合作用所及于作品上的影响,如观念,感情、想象力必须通过他的气而始能表现于作品之上。可以说“气”是艺术创作者注入其作品上的一种生命形式,民国文人参与书籍设计,文人饱读诗书后形成的儒雅气质和审美理想也被映射到他们的作品上,书籍成为作者内在生命的外在表现。

民国书籍装帧“书卷气”的追求,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传统文化精神决定书籍审美追求

书卷气作为书籍装帧文化性的体现,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书卷气可以说涵盖了儒、释、道文化精神。儒家推崇雄浑、典雅、和谐的中和之美;老庄倡导清淡、自然、飘逸的萧散之美;佛家追求空灵的禅意之美,共同组成了“书卷气”的精神内涵。

近代参与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学家、艺术家面对中西碰撞的时代背景,不少人有留洋和接触西方思潮的机会和经历,但骨子里还是浸透着中华文化精髓。而艺术家阅历、性情、教育背景、审美价值的不同,也成就了不一样的“书卷气”,或俊奇、潇洒、高雅,或幽远、清淡、崇高。

鲁迅、闻一多作为文人中的民主主义战士,他们的文学作品皆欲唤醒民众觉醒,艺术作品亦如是。鲁迅的《呐喊》、闻一多的《猛虎集》都是作者文人气质的物化。

闻一多的《猛虎集》,在设计上利用封底、封面整版运用书法笔触勾勒出虎纹,气势逼人,仿佛能够让人体会到作者“灵性”的挣扎,可谓“气韵”刚猛,唤人觉醒。

而作为佛教居士、漫画家的丰子恺,面对生活磨难依然保持着率真的天性,将艺术创作视为“人间净土”,世俗的烦恼和辛酸在其笔墨中得以净化。丰式的书籍设计作品充满诗意,又有童趣,常与世俗绝缘,有超凡脱俗之雅韵。

二、得益于诗词的意境追求

近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者大多来自传统文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一定的诗词修养,自小接受文人画熏陶。诗人的特质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当时的文人参与书籍装帧设计秉承诗情画意,以“书卷气”为书籍装帧之“境界”。

丰子恺便是在书籍设计中追求诗意。丰子恺先生装帧的作品大多从审美情趣出发,散发出优雅、灵秀的“书卷气”。例如,其设计作品《姊妹的日记》,封面勾勒出窗台,竹帘上卷。空白处暗蓝色平涂,一钩淡月挂于静夜,虚实相应,营造出夜的宁静。又见窗台处鹅毛笔插于墨瓶,一猫蹲于窗角,默默地遥望星空,充满“诗情”的书卷气。

三、依托书法的字体设计

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人的基本素养之一。书法以追求“气韵美”为前提,书法作品在笔法、墨法、章法等理性规律中,通过作者力道和心绪的酝酿形成线条的有机流动,生动地表现着文学背后的气势和韵味,流淌出自然界的生命气势。

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文字,它是书籍传递信息和内容的主要载体。虽说近代书籍字体设计受西方设计思潮影响,但是中文字体由于其特殊结构,又具有东方独特审美。在参照西方设计形式法则的基础上,一种得益于中国传统书法、符合传统意境美的字体设计应运而生。这类字体多用于封面设计。

鲁迅先生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鲁迅一生研究、临摹了大量篆隶作品,存有“汉代碑拓130余种,共抄录校勘100种,其中有9种使用了篆书,88种使用隶书”。他的《呐喊》,封面上呐喊两个字线条俊秀,略带隶意,书卷气息浓厚,同时两个偏旁“口”字略偏上,视觉上突出醒目。再加上“喊”字当中又有一个居下的“口”,三人成众,齐声呐喊与文章题目《呐喊》相呼应。

四、借助绘画“留白”构图

大部分民国书籍设计师本身就是画家,有深厚的文人画功底。中国画技法讲究“留白”,“留”是主动的,是一种构图造境的技巧,此时无声胜有声。“白”有无限的可能,“留白”更能表现画家心中的“气象万千”。中国画中的“留白”可谓利用“虚”“实”的构图技巧,营造了画家心中的气象。

这种“留白”也被书籍设计用来营造意境。叶浅予在设计《塔里的女人》封面时,巧妙地利用封面底色的留白,塑造出一座白色尖塔。加上对称分布的六片云纹图案,天空意境立现。正负形相互映衬,给人以塔高耸入云之气势,可谓出手不凡。

综上所述,近代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像一壶壶佳酿,具有醇厚的文化气息,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猜你喜欢
书卷气书籍装帧文人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文人与酒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书卷气
漫谈书卷气
大作文(2016年2期)2016-05-30 17: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