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国画经历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沉淀,形成了民族独特的艺术理论和审美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身为中华儿女,应当肩负起继承和发扬国画的重任。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国画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等职业院校美术专业的国画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高等职业美术院校是我国国画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其对于国画的教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专业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国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国画的精髓进行深入的理解,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创新,以此更好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更多专业性的综合应用人才为教育目标,而在国画教学中,也应当继续秉承这一原则,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国画教学的主要目标。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艺术的认知和修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的艺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对国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查阅和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艺术是相通的,当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临摹是国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机械式的临摹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当学生对作者有了清晰的了解、知道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背景和心境时,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国画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国画的技法,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具创造力的人才。
写生是高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学习国画的必修课程之一。虽然通过临摹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国画的绘画技巧进行巩固和掌握,但是临摹画也仅仅是达到了“像”的程度。要想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还需要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国画创作的过程中。而写生,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世间万物,积累绘画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并且,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进行观察,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国画中以形写神的精髓进行体会和领悟,感受临摹过程中作者用笔的实际用意,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国画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山川河流、鸟语鱼虫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创作出更多形神兼备的国画作品来。
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其属于艺术教学门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取鼓励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着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发展。实际上,每位学生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只是不知道怎样去发挥。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通过互助教学的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大胆的艺术想法进行鼓励。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分叉口时,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的行为不能够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应当进行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另外,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会像普通课堂上一样处于紧绷的状态,他们会比较放松,各种行为也会直观地表现出来。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国画技能和水平。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增强,国画教育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美术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人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