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 开封市文化旅游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在中职课堂上进行剪纸艺术的教育,传承与保护民间艺术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剪纸的现状,并提出了让剪纸走进课堂的有效策略。
剪纸是我国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是劳动人民表现生命意识、抒发生存感受、寄托人生希望与追求的一种非常好的文化形式。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许多民间老艺人的故去,使剪纸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面临困境。拯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剪纸艺术渗入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思路,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实践了,但他们做得不深入也不系统,更谈不上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学校的相关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如何让剪纸教学走进中职课堂,如何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者成为我们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示范法,在纹样设计上也多采用“照葫芦画瓢”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充分运用微课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基础技法的问题,从而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交流、探索、创作。这样学生就会碰撞出无数的火花,创作出有鲜明个性的创意作品。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需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并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其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课程内容按了解与认识、传承与发展、借鉴与融合、创新与创造四个阶段组织单元进行设计。技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模仿到创作循序渐进。
探究式学习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实际生活,获取应用型知识,以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剪纸也应突破原有的形态、色彩、技法等限制,吸收各种艺术表现的闪光点,以突出形式的新、奇、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食品包装纸,自然界中的树叶、玉米皮等都有其独特的肌理特征,多种材质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及解决问题。另外,剪纸还可与多种艺术形式如国画、京剧、青花瓷、皮影、印染等结合,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产生创作灵感。例如,有学生利用青花瓷中的传统缠枝纹样做剪纸的装饰背景,以衬托作品的主题极具民族风格。还有学生结合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把剪纸作品制作成一本立体故事书。多种形式的作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制作探索的兴趣,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点子层出不穷。
根据青春期学生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设计有挑战的实践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探究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植物的叶子来进行创作。植物的叶子不同于纸质,要想设计简洁大方的造型,学生必须根据不同形状不同色彩及叶子易折的材质剪裁设计图案。学生尝试不同的剪刻方法,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完成了不同风格且妙趣横生的树叶作品。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避免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同一节课给学生提供多项剪纸内容和技法供学生选择,或剪线条简约的图案,或剪较复杂的窗花,或剪精细的自然物体,能力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分组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避免了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由粗到细、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象、由模仿到创新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提高剪纸技巧和审美创作能力。例如,在初期,教师可以以模仿为主,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剪影加镂雕通过添加、组合等方法简单构图尝试创作新作品,技法熟练之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夸张、概括、添加等造型方法丰富剪纸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把剪纸艺术渗入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去,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探索和深入实践,能促使剪纸艺术和幼教美术课程进行深度结合,让我们的民族艺术在年青一代中间生根开花,繁衍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