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电视节目如何提高文化自觉

2019-12-16 18:44文/孙
传媒 2019年19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电视节目文化

文/孙 杨

作者系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讲师

近年来,借助网络和移动媒体平台,各类型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更促成了“综艺霸屏”的荧幕盛况,电视遂成为引领流行文化、带动用户流量、吸引品牌赞助,大量资本流入的重头领域之一。各类新兴媒体深入融合发展,呈现出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复合特征,为电视节目提供了更优质的生产环境和更多元的传播媒介。如此背景下,消费主义对电视节目制作的主导愈发强势,一些电视节目一味以“吸睛”“变现”为目的,诱导大众沉陷于消费主义驱动下的娱乐景观,使得粗制滥造、哗众取宠、低俗媚俗等问题层出不穷。节目设置偏向功利化,文化自觉传播意识缺失,产生了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电视节目必须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打造有温度、有质感、有美感的文化作品,建构与传播正确价值观,实现文化层面与经济层面的双效统一和长效发展。

电视节目提高文化自觉的必要性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费孝通立足于延续传统文化和交融世界文化两个重要基准,将“文化自觉”凝练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表现于文化的传承性、发展性和包容性,落实于主体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而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媒体时代最主要的文化产品之一,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重要社会功能。当前,电视节目应加强文化品格的培育,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是驱动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源泉。文化自觉强调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追根溯源,这为创新精神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价值内核。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宝藏,更是创造素材的灵感源泉,电视节目只有在深谙自身发展规律——换言之,建立了“自知之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内容的创新转化和有效输出。比如,近几年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都是基于我国传统文化打造的精品节目。

文化自觉是新媒体冲击下电视节目转型的关键。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将电视节目推向竞争更为激烈的媒介场,电视节目不得不面对更主动的受众、更多元的竞品和更分散的渠道。电视节目必须深度且有效地融入新媒体环境中,在坚守文化和价值的前提下,稳步实现“传统电视—新媒体—全媒体”的媒介生态迁移,达成时代更迭节点之下的转型。比如,《上新了·故宫》与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的跨界合作,立足文化发扬与传承的价值诉求,打通新渠道,抓住新机遇,可谓打赢了一场漂亮的转型战役。

文化自觉是触发电视节目情感共鸣的灵魂。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品,其主要作用之一是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故而需要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而文化自觉为电视节目与大众之间搭建起“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桥梁。比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传统美食和故乡情怀,唤起了共同的民族情感记忆;《见字如面》中嘉宾朗读的书信,传递的是一种家国情怀和中华精神。通过增强传达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电视节目可以深刻反映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实现情怀共振。

消费时代电视节目文化品格的迷失之境

利益驱使下的同质化陷阱。伴随文娱消费市场的极速扩张,各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一些电视节目为了节省成本,短期内收获经济回报,放弃了对内容的精心打磨,转而去效仿市场上的“爆款”,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同质化趋向。例如,随着《爸爸去哪儿》系列的火爆,《爸爸回来了》《人生第一次》《妈妈是超人》《二胎时代》等一大波明星亲子类节目相继走入观众视野,严重引发审美疲劳,可谓创新力缺失的鲜明投射。

受众本位下的媚俗化诱惑。诚如麦克唐纳所言:“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高兴。”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大众文化的消费性随之更为显著。电视节目传播格局形成了由新媒体搭建出的网状模式,“流量”代替“收视率”成为新的参考值。一些节目不惜擦边暴力、淫秽、猎奇等低俗廉价的内容,高雅湮灭,庸俗当道。著名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吸引关注度,大打“宝马女”“多金男”等标签,产生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品牌调性,遭遇两次下架整改。

海外模式下的崇洋化威胁。国内电视节目发展起步较晚,在近十年消费主义发展的浪潮下,原创脚步跟不上大众的消费需求,引进或效仿海外模式便成了一条节省成本的捷径。比如,2018年引领风潮的偶像养成综艺《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的节目模式,其实来自韩国爆款《Produce 48》和《Produce 101》;异常火爆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也来自海外知名节目版权。海外浪潮的席卷,一方面遏制了对本土文化的探索与挖掘,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国产电视节目的原创性。

商业诱导下的肤浅化困境。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商品,同时具备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公共性”和创造经济价值的“商业性”之双重属性。然而,在目前消费主义日渐占主导的市场背景下,电视节目表现出过分的趋利特征,沉迷于快餐文化,遗失了文化主体意识,存在对文化符号的片面、主观、肤浅的解读。比如,不少所谓的“戏说”“新说”类节目,存在曲解历史、过度阐释的问题,人文内核的传达被各种消费主义下的花样形式所消解,止步于表面化的狂欢,遗失了来自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层发展动力。

消费时代电视节目文化自觉的提升之道

有质感的内容:关照现实生活,坚守内容品质。在粗制滥造和虚华之风盛行的消费时代下,电视节目应当坚守“内容为王”的准则,剥开浮华的伪饰,贴近生活的本真,树立精品意识,以“追求文化品格,响应时代脉搏”的文化自觉来推动电视节目的健康发展。比如,央视出品的知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看似以美食为主题,实则展开的是美食背后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和温情故事,其核心是中国人以食物为牵系的共通的精神情感,观众从中寻求到情感的共鸣,也能领悟出生活的真谛。节目第一季虽然仅有7集,拍摄过程却耗时13个月,覆盖70多个拍摄地,匠心精神贯穿始终,收获极高口碑。由此可见,电视节目要积极融入自身文化语境,建立“来自现实”的情感基础,实现“高于现实”的精神高度,完成“回馈现实”的社会效应。

有深度的灵魂:发扬传统文化,传达中国精神。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具有精妙的内涵深度和璀璨的艺术价值,是消费主义冲击下,电视节目抵挡诱惑、自我净化、提升内涵的有力武器。第一,电视节目要重视“传承”意识。比如,央视推出的系列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美感,再度引燃大众对经典内容的热爱与推崇,赋予节目强有力的精神内核和人文价值。第二,电视节目要有“发扬”意识,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对竞技模式的巧妙运用,打破了传统文化古板老套的刻板印象,借助传统文化打开节目新模式。无疑,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觉意识的根基,是电视节目冲破市场乱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本质力量。

有态度的取舍:注重本土改造,警惕文化渗透。市场化的背景下,成熟的海外模式是国内电视节目降低风险、快速收益的捷径。然而,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明确的取舍意识,以提高文化自觉为宗旨,防止外来文化渗透,提高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要注重节目形式和本土文化的兼容性,切忌盲目照搬。比如,2017年推出的《向往的生活》在题材上参考了韩国综艺《三时三餐》,是因为其“田园文化”主题与中国本土文化深度契合,具有“复得返自然”的精神意趣;另一方面,版权引入后要注重对内容的中国特色化改造。比如,《中国好声音》虽然来自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但与原版不同的是,中国版着重强调了选手的平凡梦想和温情故事,为节目镀上一层励志色彩。概言之,消费时代下,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披着交流外衣的侵蚀,保持批判精神,提高主体意识。

有创造的转化:创新形式表达,融入多元媒介。如今,“80后”“90后”等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推动电视文化产品消费向个性化、创意化、品质化升级。如此背景下,电视节目也要重视媒介技术和平台更迭,运用多元技术,丰富视听体验,在不断创新中开拓文化格局。比如,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邀请不同领域的嘉宾名人朗读经典美文,节目模式看似简单,但融合了丰富的舞台技术,结合情景还原、钢琴配乐、特效包装等手段,提高了节目的沉浸体验感,让书卷内容更具情感打动力,呈现出饱满立体的层次性。而在节目外,《朗读者》积极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在线下推出了“朗读亭”,观众可以录制、上传自己的朗读,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此举让普通观众也拾起书本,加入阅读的行列,极富创造力地实现了文化传承的功能。

有责任的担当:增强社会使命感,传递主流价值观。大众文化并非孤立存在的领域,始终是由时代发展衍生而出的社会产物,具备政治功能和社会属性。因此,优秀的文化产品也往往体现出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电视节目更应当重视价值输出导向,坚决抵制低俗媚俗的文化倾向,引导观众树立正确价值观。2019年,腾讯推出的网络电视节目《创造营2019》虽为男团青春成长节目,却一改过往选秀节目模仿韩国、过度娱乐化的风气,以“赤子之心,乘风破浪”为口号,结合军训模式,强调团队精神,提倡梦想追求,将学员打造成时代新青年榜样,奠定了节目正能量的励志基调,向青年观众传递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结语

喧哗多元的消费时代下,电视节目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也必须担起更大的文化建构责任。电视节目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需要把控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一方面,纵向要将传统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结合新兴媒介,开拓出电视作品生态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横向要借鉴外来文化,抵制盲目照搬。要始终将提高国人文化认同感作为宗旨,明确文化主体意识。最后,电视节目要紧跟时代脉搏跳动的节奏,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有民族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的优秀电视作品。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电视节目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谁远谁近?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