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定阳 程 遥 蔡甜甜
近年来,《乐清日报》一直坚持“新闻为民”的新闻理念,挖掘了一批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人和事,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如何扩大典型人物和故事的影响力,将其蕴含的正能量价值进行更多更广的传播,使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角落,形成全城的倡议和共鸣,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创新正面新闻宣传探索中所面临的新课题。
2019年6月,《乐清日报》推出的“爱心伞姐李翠兰”系列报道,成为一次很好的尝试。一年多来,“爱心伞姐”李翠兰捡拾旧伞,洗净修补后送给雨天有需要的路人的故事,经过《乐清日报》全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乐清日报》在持续关注、精心策划推送、挖掘好人好事的过程中,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进行良性联动,成功发起“流动爱心伞”活动,将这个暖心故事背后的正能量持续扩散和传播出去,形成了全城人民共同响应和积极参与的公益热潮。
环卫工李翠兰之所以会被全国人民亲切地称为“爱心伞姐”,其实与《乐清日报》记者一次刷朋友圈有关。
故事追溯到2019年6月,乐清市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乐清市区伯乐西路的文明巡路员张月荷,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段温暖的经历:6月19日晚,没有带伞的她在巡路时遇上雷阵雨。此时,路边一名环卫工默默拿出一把旧雨伞递给张月荷。张月荷以为是环卫工人自己的雨伞,不肯要。环卫工人忙说:“不是我的伞,是别人不要丢了,我捡过来的,都洗干净了。”她还指了指清洁车:“一共5把雨伞,都是专门给没带伞的人救急的。”
雨越下越大,有了伞可以挡雨的张月荷,心里越来越暖,她拿出手机拍下环卫工人的身影,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表扬这名环卫工人。
《乐清日报》记者以前采访过张月荷,和她是微信好友,当天正巧看到了这条信息。凭借高度的新闻敏感,记者抓住了这一暖心故事。环卫工捡拾就雨伞送给路人的故事,就此浮出水面。
经过《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微信公众号、浙江新闻客户端的陆续发布,李翠兰的故事就此插上了翅膀,飞向全国。
一名普通环卫工的一个暖心小举动,能够走出小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与《乐清日报》全媒体通力合作,通过多个端口、多渠道推送,扩散新闻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深入采访中,记者得知,李翠兰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常常捡到别人丢弃的雨伞,她发现这些伞大部分都能用,有些还是新的,就觉得当垃圾扔了很可惜,于是一把把收集起来,拿回家冲洗、修补。
一年多时间里,她捡了50多把雨伞。这50多把伞,她没有拿去卖或者自己留着,而是都送给了有需要的陌生人。她的环卫车还经常备着三四把伞,一旦遇到下雨天别人没伞,她就主动将伞递上去,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伞姐”。
6月20日,《乐清日报》全媒体在中国乐清网微信公众平台首发报道《暖!乐清有位环卫工人收集了50多把弃伞,只为雨天转送给需要的人》,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点赞、转发。
记者还深入了解李翠兰个人经历、送伞动机、挖掘其性格“闪光点”、讲述更多她不为人知的好人好事等,如担心骑车小伙子被雨淋,送过全新的防雨工作服等。在随后的6月21日、6月24日,通过《乐清日报》、中国乐清网微信公众号、浙江新闻客户端连续发布新闻,讲述这些凡人善举,让“爱心伞姐”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一时间“爱心伞姐”刷爆了乐清市民的朋友圈,她的暖心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爱心伞姐”系列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总点击量达50万+,发挥了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提升了乐清这座城市的温度,更为助推乐清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国文明网等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中国文明网、最美浙江人等18家微信公众号纷纷转发,6月26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以《她收集了50多把弃伞,就等着下雨……》为题转载报道,仅半个小时点击量就突破了10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也报道了《温州女环卫工捡50多把弃伞 为雨天的行人送去温暖》,通过电波将李翠兰的好人事迹传播至千家万户。此外,《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也纷纷转载。
就在1 0 月1 1 日,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主办的“讲述中国民间故事”的正能量合伙人公益研讨会上,“爱心伞姐”李翠兰作为典型人物上台演讲,被近百家媒体大咖关注并点赞。
以往的正能量新闻事件报道,到了这一阶段,人物和故事早已“挖无可挖”,也就可以收尾了。
可这一次,我们并没有拘泥于人物和故事本身,而是想着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人物和故事内的能量价值,去感染更多的人。
在“爱心伞姐”逐渐走红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社会团体在慰问李翠兰的同时,还赠送了她许多新伞,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单靠李大姐一个人做这件爱心事是不够的,能够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共同做这么一件暖心事呢?”成为一种设想。
于是,“流动爱心伞”行动就此诞生。报纸策划利用“流动爱心伞”行动向全城征集家里不用的旧伞作为爱心伞,放置在全城各个公共场所,供下雨天没带伞的路人所用。如此一来,将爱心人士们点点滴滴的小爱,汇聚成一股涓涓暖流,注入每个人的心间,让更多人感受到这股温暖,也能激发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6月27日,《乐清日报》全媒体联合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城南街道、公交公司等单位发起倡议,开展“流动爱心伞”行动,向全市发出征集令,呼吁市民将家里暂时不用、闲置的雨伞进行捐赠,呼唤爱心企业加入赠伞行列,也可认领某个路段或公共场所的“爱心伞”设置。将一个人的爱心之举,演变成一座城市的爱心倡议。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乐清日报》经过精心策划,采用评论、深度报道、活动倡议等形式,通过多版块、多端口的持续推送,将新闻热度推向更高:6月27日,“委员E帮”栏目《捐出一把伞温暖一座城 “流动爱心伞”行动呼唤你的加入》,2版“头条热点”《人有爱 伞暖心 新华社关注“爱心伞姐”李翠兰》及评论《“不忍”显大爱》和“大家谈”等同时跟进报道,将“流动爱心伞”征集活动越炒越热,打造乐清文明之城新亮点。
许多热心单位、企业和爱心市民积极响应,加入到“爱心伞”家族:有的市民收拾出家中数把伞,特地送到报社来;有爱心老人捐出家中10多把未拆封的伞;有热心市民在小区里倡议,帮忙征集爱心伞,一天时间就征集到300多把;有爱心企业连夜订制上百把新伞,为该项行动贡献力量;还有市民为“流动爱心伞”行动献计献策,让爱心伞能够顺利在乐清这座有爱的城市安家落户。乐清日报社也特地定制了千把新伞投放到各流动伞点。
目前,10个设置在乐清市人流密集公共场所的爱心伞点已投入使用,分别位于乐成公交枢纽站、乐清市人民医院、乐清市中医院、乐清市妇幼保健院、乐清日报社、乐清日报·保利国际影城、乐清市老年大学、市区双雁路等公共区域。2500把爱心伞供市民免费借用,为乐清文明城市建设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对此,乐清市委、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等各级领导更是在不同场合为“流动爱心伞”行动点赞。作为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正面的典型人物,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大众奋发向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乐清日报》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宣传报道的同时,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牵头开展公益行动,更体现了党媒的责任担当和媒体公信力。
近年来,《乐清日报》坚持“新闻+服务”“媒体+产业”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主平台、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三大功能,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阵地,全面打响了“乐清日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品牌影响力。
像“爱心伞姐”报道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如报道菜农盲目种植导致滞销的新闻后,发起“爱心花椰菜”义卖;报道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的故事,联合市慈善总会建立“e点爱”慈善捐助平台;在《乐清日报》“委员E帮”栏目的推动下,1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公众开放停车场……乐报人在进行新闻报道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扩大好人好事的影响力和受众面,生动诠释《乐清日报》践行“新闻为民”的报人情怀和关注大众民生的媒体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