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豆琪/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当前公众对档案的需求已不仅限于资源获取,而是逐渐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档案馆服务模式的优化势在必行。“文化创意型”服务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它主要是指通过开展档案文化活动、设计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档案利用手段等方式对已有档案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方面取得了成效,笔者以英国、美国国家档案馆文化创意型服务为案例,研究其文化创意服务的特色,分析其主要作用以及英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是文创产品实用且体现馆藏特色 。英美国家档案馆立足馆藏特色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不仅传播了本国的档案文化,还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的网上商店在售物品包括镇馆之宝《独立宣言》《权利法案》的仿真件、特色馆藏《马丁·路德·金语录》《贝拉克·奥巴马演讲选集》的仿真件等。此外还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周边产品,如体现馆藏资源元素的衣服、徽章、摆件,利用馆藏图片仿制的画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设计开发的玩具、书籍等。英国国家档案馆设有专门的网上书店,有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有关于档案资料的书籍,还有关于特色纪念日或特色活动的书籍,公众可根据需求直接购买。
二是文化活动善抓“卖点”。档案文化活动的举行如果依托特定的背景与氛围,往往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反响与共鸣,即有“文化卖点”。如,2019年3月20日是美国儿童节目先驱罗杰斯的生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了纪念他,举办了庆祝罗杰斯生日的系列活动,活动中公开了其部分个人档案。英国国家档案馆抓住圣诞节这一特殊的节庆时机,推出“时光之旅——赶回圣诞节”活动,让参与者了解二战期间人们如何度过圣诞节,鼓励公众依据馆藏档案制作当时的纪念品并参与游戏。
三是公众参与形式多样。英国国家档案馆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了虚拟教室模块,创设交互式虚拟环境,公众通过网络即可免费参与。课程内容包括历史、艺术、美食等各个方面,参与者可以使用在线语音与教育指导员交流互动,也可以“实地”参观被虚拟化的场景。此外,英美国家档案馆也越来越多地将游戏融入档案文化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英国国家档案馆设计开发了“建造防空洞游戏”,依据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轰炸伦敦的历史资料设计游戏环节,公众通过进行游戏获得建筑材料建造避难防空洞,此举得到了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也提升了档案馆的影响力、普及了历史知识。此外,英美等国十分重视培养公民档案工作者,目前档案志愿者队伍较为完善,包括档案馆的实地志愿者和网络志愿者,分别负责线上和线下的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四是服务注重跨界合作 。美国国家档案馆与国家档案馆基金会合作,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英国国家档案馆和朝圣者信托基金会之间开启合作计划,为档案馆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资金流。英国国家档案馆提供场地租赁服务,曾出借场地给伦敦博物馆举办的“Fire(伦敦大火)”展览,吸引了95000余名参观者等[1]。2015年,英国国家档案馆与英国时装协会合作,将特色馆藏资源与时装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特色服装,并在时装秀上展出。美国国家档案馆与波音公司合作设立波音学习中心,面向公众举办多种档案活动。
五是服务与互联网紧密联结。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档案文化服务与网络的结合势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美国国家档案馆约200名工作人员负责包括Facebook、YouTube视频频道、Twitter等14个不同平台的社交媒体运营工作,多个平台获得数十万粉丝的关注。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的社交媒体数据显示,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档案馆5个主要社交媒体照片集和主页博客在这一时段内的月浏览量最高达400万次;YouTube上的视频月均观看量约40万次,其中“The True Glory,1945(restored)”这一与二战有关的热门视频已有约36万人次观看、收获943个赞[2]。
第一,引导公众形成新的档案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创意服务,能使公众对档案的概念有新的、更深的理解,进而帮助公众形成新的档案观。我国档案馆目前主要是有存储和查找的功能,并不能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档案馆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应该被打造成公众喜爱的、为公众服务的文化场所。英国国家档案馆是一个全年开放的场地,环境优雅、舒适惬意,从建筑到装修到摆设,都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在这里,不仅能够查询知识,还能够享受休闲的环境,舒展身心。档案馆应该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提供具有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设施,如文化展厅、咖啡厅、儿童游乐区等,如此可大大提高公众入馆率,也能改变档案馆在公众心中的刻板形象,逐渐形成新的档案观。
第二,推动档案馆打造品牌效应。档案是记录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推动档案馆打造品牌效应有助于推动档案文化传播。英国国家档案馆从2013年启动的“探索你的档案”项目,目前已经成为品牌活动,形成了每年的11月10日至16日不同主题的“探索你的档案”周,每到这一时间节点,社会都会掀起探索档案的热潮。除了档案周,其他时候也会开展一些小型的档案活动,确保探索档案活动的连贯性。档案周期间,多个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同步进行宣传推广,近年来年均超700万人参与活动讨论[3],公众参与积极性高。“探索你的档案”活动大大提升了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品牌影响力,既增强了公众档案意识,又引导公众主动拓展和丰富了记忆资源库。
第三,助力提升公民整体文化素养。档案馆作为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存储地,能够为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方面提供助力。在文化教育方面,美国国家档案馆开发了专门的档案教育平台“档案教学”,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美国国家档案基金会致力在不同地区的档案馆、图书馆等场所开展多样化的档案活动,包括提供免费的教育项目、举办知识讲座等。英国国家档案馆针对老师和学生两类人群分别开展本国历史知识教学,为教师提供教学档案资源,有的资源可以经过整合直接应用于教学,有的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专题资料,并配有课后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形式为公众提供了方便的文化学习渠道,为超过100万的受众提供了与历史接触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优秀文化成果“引爆网络”的现象时有发生。档案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注意审时度势并结合馆藏特色,设计开展有特色又深受公众喜爱的文化创意服务,打造档案“专属IP”。在这点上,国内可以参考的是故宫博物院。早在2014年,故宫博物院结合当下正火的清宫戏题材电视剧,设计了“雍正萌萌哒”系列产品,引发疯抢;近期故宫博物院又推出了“故宫口红”“故宫火锅”等,更是火遍朋友圈。截至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共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1.1万余种[4]。故宫博物院很好地发挥了创新理念,形成了故宫文化的“专属IP”。我国档案馆在设计文化创意服务的形式上要打破严谨高冷的形象,学会抓住热点并迎合公众的喜好和兴趣,这样才能逐渐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最终形成档案的“专属IP”。
我国的档案服务往往带有明显的的教育性,以知识普及为主,形式往往不够生动活泼,因此难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举办档案文化活动方面,内容应该与公众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应使公众成为档案生产者,提高公众的参与感,逐渐营造全民参与的档案文化氛围;形式也应考虑趣味性,如通过设计游戏的方式进行。
档案部门需要注重与社会上其他主体开展合作。与博物馆、图书馆三馆融合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及高效利用。当然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如共青团中央联合上海禾念信息科技公司制作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开展文化活动,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热烈响应,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宣传效果。还可以考虑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出版机构、影视部门等机构合作进行文创产品的商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