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亚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倾听是一种特殊的接收声音的方式。倾听相比“听”,目的性更强,参与性更强。倾听代表了个体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习惯、能力,是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因素。个体倾向性,是倾听的主要特点。
0岁至3岁,是儿童倾听经验最丰富的阶段。倾听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儿童的年龄逐渐增长,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接收的声音越来越多。很多儿童逐渐失去感受美好声音的能力,难以形成良好的倾听态度、倾听习惯,无法锻炼倾听技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儿童相比一般儿童,可以感知的声音更多,倾听能力更强,音乐欣赏水平更高。倾听逐渐成为引发儿童思考的重要因素。3岁前的儿童倾听音乐的意识强,可以长时间倾听感兴趣的声音或重复倾听相同的音乐。
进入幼儿园后,儿童开始接受幼儿教育,锻炼声音分辨能力和声音描述能力。很多幼儿教师引导儿童分辨大雨的声音、小雨的声音、水滴落地的声音和风的声音。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更直接地倾听各种类型的声音,分辨不同的声音,描述声音的特点。
4岁至6岁,儿童已经接受了初步的音乐教育。倾听能力、分辨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自觉性,成为儿童倾听音乐的主要特点。一般儿童可以专心完成倾听活动,准确分辨声音的种类,描述声音的内容和特点,主动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和音乐。儿童逐渐掌握分辨音乐音区、速度、力度、节奏的能力,了解音乐的段落和乐句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认知音乐的风格。
音乐理解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欣赏音乐的基础。音乐情绪、音乐情感、音乐想象、音乐内容、音乐思想,是音乐理解的主要内容。
0岁至2岁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不足。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是该阶段儿童可以理解的唯一音乐类型。理解单一音乐类型的能力不是音乐理解能力。2岁至3岁儿童已经初步具备音乐理解能力,可以感受简单音乐的情感和情绪,想象音乐的内容和画面。
接受幼儿音乐教育后,儿童的音乐理解能力增强,初步具备理解音乐歌词、了解音乐思想、分辨音乐性质的能力。4岁至6岁儿童可以逐渐理解复杂的音乐,了解乐器的音色和音调,掌握音乐旋律变化的含义,认知音乐的形式结构。旋律减弱渐慢代表音乐趋于结束;旋律忽高忽低代表音乐进入波折。不同的儿童倾听相同的旋律,可以产生不同的想象。儿童的个性、情绪、情感、理解能力,是影响音乐理解内容的重要因素。
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尚未分化,音乐能力发展特殊。学前儿童的音乐创造和音乐欣赏是相伴相生的。教育者可以利用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特点,锻炼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能力。
动作、嗓音、面部表情,是儿童倾听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这些方式是儿童的直觉反应,无法体现儿童的创造意识和表现欲望。
接受幼儿音乐教育后,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初步形成,可以使用基础手段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身体动作是儿童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音乐表现方式。3岁至4岁的儿童可以使用肢体动作,准确表现音乐的内容,初步具备音乐创造意识,可以表现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表现相比动作表现,难度较大,复杂度较高。专门词汇和形容词,是语言表现音乐的能点。类比描述是3岁儿童进行语言表现的常用方式。绘画是儿童表现音乐的重要方式。通过绘画,三岁儿童可以准确描述音乐的内容,说明选择理由。
4岁至6岁的儿童音乐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使用丰富的方式创造音乐、表现音乐。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逐渐融入儿童的音乐表现过程。儿童掌握的表现语言、符号系统越多,音乐表现内容越丰富,表现准确度越高。中班的儿童相比小班的儿童,审美情趣艺术性更强,音乐表现更加完美,内容描述更加详细。
兴趣爱好是儿童倾听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意义重大。兴趣爱好决定了儿童是否可以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周围环境、其他儿童、父母教育、教师教育、音乐经验、音乐积累、音乐感知、音乐理解,是影响学前儿童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感受声音是人类的生理本能。新生儿倾向于感受母亲的心跳;婴儿倾向于感受父母的声音。母亲的心跳可以影响新生儿的食量和体重增长速度。父母的声音可以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弱刺激性声音是易获得婴儿好感的声音。当听到声音时,婴儿翻动身体、转动头部,寻找声音的源头。婴儿不断累积听觉经验,音乐兴趣逐渐分化。熟悉的音乐可以引导婴儿产生特殊的好感,安抚婴儿的情绪,停止婴儿的哭闹。低沉的音乐、伤感的音乐、刺激的音乐、吵闹的音乐,引起儿童苦恼的可能性高。
通过积累音乐经验,三岁以前的儿童可以初步形成个人音乐爱好,具备判断音乐价值的能力。3岁至6岁的儿童可以清晰分辨熟悉的音乐,明确表达对熟悉音乐的偏爱。熟悉的音乐、广播、电视节目、家人的声音、节奏鲜明的音乐、情绪欢快的音乐、音响明朗的音乐,都可以获得儿童的好感。4岁至6岁儿童的音乐爱好开始分化。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环境,是影响儿童音乐爱好的重要因素。普遍性音乐可以获得大部分儿童的爱好。
基础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端正儿童的音乐态度。儿童逐渐形成理解、宽容、接纳的音乐态度,开始参加各类儿童音乐活动或成人音乐活动。主动参加音乐活动,是学前儿童形成音乐爱好的重要标志。
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是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避免教育错误、消除教育对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教学效果,是音乐教育者的教学责任。
高质量的音乐环境,是学前儿童快速成长的基础。为了保证学前儿童正常发展音乐素质,教育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帮助幼儿累计音乐经验,引导幼儿探索音乐,鼓励幼儿创造音乐。学前阶段,教育者可以为幼儿提供优秀音乐作品,为幼儿讲述优秀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引导幼儿了解创作音乐的过程,培养幼儿的音乐创作兴趣。乐器、道具、玩具、用具,都是幼儿探索音乐、接触音乐的重要工具。
音乐活动可以加快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速度。教育者可以了解每一位儿童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兴趣,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设定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组织音乐活动,鼓励所有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能力。参与活动、综合活动、游戏活动、创造活动、模仿活动,是学前阶段常见的活动形式。
指导方法决定了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质量。激发儿童参与愿望、纠正儿童错误行为、培养儿童音乐能力、加快儿童音乐能力发展速度,是音乐教育指导方法的基础要求。学前阶段,教育者可以考虑儿童的音乐态度,为儿童提供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学习用品、学习素材,肯定儿童的学习成果,鼓励儿童,激发儿童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儿童的音乐观察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