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琪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音乐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很早以前,人类的祖先就会哼出甚至是不成调的旋律,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音乐艺术的发展规模日渐庞大,速度也相当之快,到了当今社会,音乐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古时候,君王用音乐来进行娱乐,现代,人们无论开心悲伤,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听音乐。音乐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每一首音乐都有自己的情感,例如王建中改编的《翻身道情》,该曲的情感建立在农民翻身做主的兴奋喜悦之上,故该曲全曲都在为这个情感进行。
音乐艺术中,情感与其两者密不可分,情感是基础,有了情感才会有乐曲产生,但音乐艺术与情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音乐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音乐形象,所塑造音乐形象就与音乐艺术形象密不可分,音乐艺术使得情感更深度的进行表达,将情感从个人情绪升华为一种艺术,让其被更为广泛的人群所接触并得到感触,使得乐曲与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精华得到流传。《翻身道情》这一首乐曲,表面只是表达了农民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压迫下翻身做主的喜悦兴奋之情,还深层的表达了新旧时代的更替,这是更为广泛的感触,将作者个人情感升华上升到了时代特色。
音乐形象来自于乐曲的中心,全曲将会围绕一个或多个音乐形象进行展开,是否能够营造出相应的音乐形象显然是处理好情感的首要问题。《翻身道情》全曲节奏规整,多以和弦爆发气氛,显然该曲应营造喜悦欢腾热闹的气氛,中间段有与热闹喜悦相反的部分,两者进行了对比。故该乐曲的音乐形象应以喜悦为主,忧伤柔美为辅。
如何能够把握情感程度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熟练的演奏乐曲,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二次创作是在作者原有的感情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乐曲的自身的看法和了解。如何能动的传达感情离不开想象。李斯特,钢琴之王,他的作品所带有的灵动感是无与伦比的,例如他的《旅行岁月》中的《奥伯曼山谷》,人们虽然能够从标题上得到大致内容,但还是有许多细节可以从音乐响起时或得想象。有了想象的音乐,将会给音乐带来一些内涵,使演奏时更加投入,并把情绪尽可能最大程度表现出来。演奏时若没有想想则会表现得非常空洞无力。在《翻身道情》中,演奏者若不能将自己代入进乐曲的场景,则容易变得生硬,甚至不知道该乐曲到底在表达什么,在西方乐器上演奏中国的曲子这本身就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因为要用西方乐器来模仿中国乐曲的音响效果及感觉。当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时就能很好的搭建想象的框架,再依次填满乐曲间的一些细节,在用钢琴表现出唢呐,锣,鼓甚至是集市上热闹的嘈杂声,会议背景声等都需要演奏者的场景想象。因此应在作者原有的情感记号上,加入自己对该曲的理解与想象,并且调整到合适的速度,将作者原有情感与演奏者的新的二次创作情感结合,从而达到能动的传递情感。
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不同之处就在于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意境以及各类需要塑造的形象。但相比音乐艺术,文学能够把情感具体化,把整体线条勾勒出来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的具有画面感。多阅读文学作品,能够给予大脑大量的场景描绘储备,这对于演奏者在音乐艺术的演奏中能迅速在大脑中形成最适合的音乐气氛。例如《翻身道情》中,可以通过阅读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分析并了解当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了解创作背景与体裁类型,并将自身放入到当时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表现该曲的情感。这首曲子是1942年在延安的鲁艺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流行于陕北各地的民间音乐,当他们听到陕北道情那酣畅淋漓的音调时,决定要利用这一音调写出一首贫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作主的新道情的一首歌曲。关于《翻身道情》的体裁:“道情”,原属于曲艺的一个演唱形式。来源于唐代,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原先是“徒歌”,南宋时开始有乐器击节伴奏,例如渔鼓、简板等等,所以也叫做“道情渔鼓’.随着时代的变更,再与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因此,道情的题材被扩大,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例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神池道情、四川竹琴、湖南渔鼓、湖北渔鼓等等。道情这种演唱形式,主要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会有只唱不说的情况。这首《翻身道情》所依据的《陕北道情》,便是只唱不说,以单口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此时了解完上述的内容就能够基本确定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