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江苏 泗洪 223900)
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视唱教学(识谱教学),它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音乐核心素养下的科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主要就是在视唱练耳教学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是提高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声部视唱练习要求和谐统一,音准和节奏是基础。要练好音准和节奏,必须要进行艰苦严格、全面系统地训练。科尔文手势可以像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伯通双手互斗一样,通过双手不同的手势变化,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声部音的变化。
我利用科尔文手势进行二声部音高位置和音准的调整。我不发出声,仅用两只手的手势动作表示出一乐句,要求进行内心听觉的训练,把握两个声部的音高位置。我先进行固定音高训练,将学生分成两组训练他们的和声感觉。然后在两个声部都唱准单音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各声部间三度音阶模唱,唱准自己声部的音高,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做到倾听与配合的完美无瑕。
我的音乐课堂上常常利用手势的配合,做卡农(轮唱)的即兴练习。我边即兴地演唱乐曲旋律,又做着相关的手势,学生在我唱过的两拍后模仿,紧凑而和谐、快乐而优美的二声部卡农便出现了,这样的训练对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非常有帮助。
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可见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非常的重要,美妙器乐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优美的器乐曲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孩子们智力的发展。
初学乐器的学生对乐器本身感兴趣,但是真正开始学就会觉得有难度了。这时使用科尔文手势帮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军鼓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手势做出不同音高来形象指挥。这样老师边做动作学生演奏,不但准确度高,学生也省力自然就更有兴趣学习了。
在教学竖笛的指法练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科尔文手势帮助教学。如:教学《粉刷匠》这首歌曲时,前一句(2/4 53 53 |53 1 | 24 32 |5- |)总是出现重复的几个音,我在学生初学时用上sol、mi、do三个音的手势做提示动作,等他们渐渐地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奏特点后,自然而然地记住这几个音乐手势,更深刻地了解了曲目,同时也熟练掌握了歌曲的演奏方法,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的要求。
视唱需要有准确的音程感,音乐的旋律是由音程关系组成的,要唱好旋律,必须掌握各种音程,因此一定要做音程构唱。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在钢琴上给出一个音,然后要求学生构唱、听辨各种性质的音程,这样的教学会让课堂了无生气,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把手势唱名法教学融入其中。运用手势唱名法进行音程教学,我把学生分成两个组,学生根据老师两只手的手势变化,分别唱出准确的唱名和音高。
音程的构唱、听辨要遵循由近到远的原则。我是从二度、三度、四度音程开始并交替进行构唱,随着学生掌握的情况,慢慢过渡到六度、七度音程练习。运用科尔文手势唱名法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也可以两人一组,按老师的手势要求先后或者同时唱出准确的音程:结合听辨,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一个音程,两组学生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或两人一组,一人唱高音一人唱低音,还可以玩接龙游戏,单个学生轮流唱出老师弹奏的和声音程,慢慢地,便可给出指定的音高,构唱指定的音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音程的构唱和听辨问题解决了。
运用手势唱名法教学,教师与学生亲切互动,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运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我校高三音乐班,分AB组时,B组几乎没有学生能准确听辨出两个以上的音程,我运用手势法教学两个月后,现在90%的学生音程听辨问题已经得了解决。
手势喻义明心中,和弦学习不费劲。和弦的学习,我从色彩感觉听辨入手。我门熟悉的歌曲中《歌唱祖国》、《运动员进行曲》自都是大调,大调式给人的感觉是明亮的、辉煌的,而小调给人的感觉是暗淡的、柔和的,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联系大小调中的主和弦,给人的音响感觉也是如此。大三和弦是明亮的,像太阳;小三和弦是柔和的,像月亮;而减三和弦是不协和的,听起来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引导同学们听到太阳的感觉就把手张开,听到月亮的感觉就把手自然握起。
小学音乐课就是美妙的音乐,学生就是作品中不断跳动的音符!我们要有思考地理性地运用科尔文手势,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拓展延伸。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对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完善他们的良好性格、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健全他们的身心都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