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蓉
(甘肃省歌剧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备丰富历史的文明古国,并且其内部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类乐器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筝则是现代的新型民族乐器,因为乐器的先期设计创意及制式是由天津的潘海新、潘海伟兄弟研制,所以以其姓命名“潘氏筝”。另有一个名为:W型转调筝,该乐器命名为现代筝,是由南派潮筝大师杨礼桐先生在该乐器2000年开始要面世时所起,并在2005年在文化部备案登记。古筝作为我国一种发展时间较长的乐器来说,其所形成的发展历史自然也比较丰富。并且,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其对于古筝的注意程度也就会逐渐提高。随着社会以及历史的不断发展,传统古筝的演奏方式以及演奏内容也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不断深入,大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加深。在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古筝凭借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优雅性,成功取得了大众的喜爱,并且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总管我国古筝的发展历程,其所形成的演奏方式、演奏风格以及演奏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及创新,在现代古筝中,不仅具备较强的中国风文化,同时也能够将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强化自身的发展实力[1]。
古筝曲目前比较成熟,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高山流水》等。而现代筝则为新型乐器,故其曲目较少,拥有无限的开拓空间,目前流行的曲目多为根据其他乐曲移植或改编而来,原创现代筝曲有:《征途》、《岭南水乡》、《印象海南》、《伤城》、《鹊桥仙》等。首先,就创作风格来说,传统筝曲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内容的描述以及情感的抒发上,并且通过演奏,听众能够形成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能够与演奏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筝曲《渔舟唱晚》中,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一叶小舟在碧波荡漾的河流上飘荡的场景。而在筝曲《高山流水》中,我们又仿佛能够看到巍峨的高山以及潺潺的流水。此外,传统筝曲通常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散出一些暗含情感,比如在筝曲《姜女泪》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孟姜女为了寻夫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样子,同时也能够借此看出其对于丈夫所形成的坚贞不渝的爱情,直戳听众心灵;相比于传统筝曲来说,现在筝曲的创作风格会比较鲜明,并且节奏感以及韵律感都比较强,比如筝曲《夜深沉》中,其所形成的曲调时而亢奋时而哀怨,在聆听的过程中,听众们能够感受到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的状态下,与虞姬共舞时的悲壮以及深情,并且为我们塑造出一个集柔情与强悍于一身的项羽[2]。此外,现代筝曲的综合性也比较强,在筝曲中不仅只有古筝这一乐器,同时其也能够与其他的乐器进行融合,比如在筝曲《临安遗恨》中,就以钢琴为基调,以古筝为主旋律形成了一首丰富饱满的乐曲。
其次,就筝曲的演奏技巧来说,在演奏传统筝曲的过程中,演奏者们通常会应用“右手演奏,左手按弦”的方式进行古筝弹奏。同时,在弹奏中,演奏者会主要应用到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通过“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方式进行调整,以此改变古筝的音色。但在此期间,技能较强的演奏者们也可以通过左手的指法变化来对筝曲的音色进行丰富强化,有效表达出古筝的委婉流畅;相比于传统筝曲来说,现代筝曲的演奏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现代古筝演奏的过程中,由于古筝自身的结构出现了变化,从原版的五七音阶调整成特殊音阶,所以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自己所有的手指。并且,演奏者的右手也不单单指需要控制筝曲的节奏,同时还需要多种不同的摇法对古筝的旋律进行调整,丰富了古筝的表达形式。
通过对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筝曲虽然与传统筝曲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其也是以传统筝曲为基础的。比如,在筝曲《浏阳河》中,演奏者需要应快四点的指法对其进行演奏,而这一指法就是以传统筝曲的演奏方式为基础进行创新的[3]。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演奏者自身所应用的演奏技巧还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甚至其可以应用古筝对钢琴曲进行转化,比如“左手泛音、右手主旋律”的《卡农》,所表达出的情感就更加饱满;其次,在古筝文化发展以及传承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的演奏者都会对传统的演奏方式以及定弦方式形成依赖,但部分演奏者也对此形成了关注,通过微分音的融合来丰富定弦的方式,缓解左手在演奏过程中所形成的压力,使得演奏者能够更加专心地进行情感融入,提升演奏效果[4]。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古筝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备较为重要的影响以及意义。通过对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对中国筝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既能够帮助当代人更好的对这一乐器形成了解,对国家的传统文化形成渗透,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文化更好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筝曲还是现代改编筝曲,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古筝事业的发展,现代筝曲大部分以传统筝曲为依托,在其基础上进行创作改编,但在具体的分析以及传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对传承程度以及创新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推动古筝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