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权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朗读能力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语文能力相对城市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朗读能力,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生胆子较小,怕别人嘲笑,表现欲望不强,加上老师的鼓励不够,学生平时不敢大胆表现。另外的原因是老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没有好的方法,在朗读方面指导不多,学生得到的训练很少,进步不明显,对诵读的热情不高。第三个原因是学校针对朗读而开展的活动少,学生参与的面不广,没有形成喜爱朗读的良好氛围。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目前农村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相当低,初中的语文教师感觉压力大的同时,不禁思考:每个学生都具有朗读潜力,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情意美,进而领会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汉字的美不仅在于外形,还在于它能表情达意,而且极富音韵美,抑扬顿挫,读起来悦耳动听,给人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通过反复地诵读,带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朗读、爱上朗读,把每每篇文章读得朗朗上口、津津有味。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能化为自己的东西。”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用心去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并把朗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必定能够快速提高,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三、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方法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深,情感体验少,因此在朗读时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平淡无味、没有感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这种不重视朗读的语文教学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中学里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必须耐心引导,严格要求,让学生感受有感情的朗读是多么的美,而没有感情的朗读对品读文章影响多么严重。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但真正做到“美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耐心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一要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正确流利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读时错、漏、添字很多,方音很重,就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言较重的,指导他们多查字典,相互纠正,鼓励他们多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练习普通话,平时多用普通话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读时要逐词逐句看清楚,反复读,反复练,努力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
二要有感情。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中不同的声调和语气。例如在《木兰诗》这首诗中,朗读木兰回家后恢复女儿装的诗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用吃惊的语气读“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句中起修饰、限制、说明作用的词语,一般要读得重一点。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读前,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朗润、涨、红。然后在这几个词语下面做重读标记,再请学生读这一句,注意把加点的词语读的重一点。学生按这种方法读,不仅读出了春天景物的特点,而且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二)鼓励学生模仿朗读名家的作品,投入感情,大胆表现
利用平时的课堂及教材资料,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朗读,放开喉咙去读,老师少批评多鼓励。可分角色朗读,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羚羊木雕》;可进行美读训练,如朱自清的《春》、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 母亲》等等。“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之中,披文入情,从而形成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读懂文章的主题,在读中拓宽视野,在读中提升素养。”
(三)朗读形式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作用各不相同,要根据内容和课堂节奏进行适当的选择。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当文章简短时,可分组比赛朗读……需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少用齐读,齐读虽有声势,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教师个人首先要高度重视朗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一定能够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激情、绽放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