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江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将
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人生必备的数学素养。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认识。
一、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计算当作一种兴趣,一种有趣的活动,不仅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悟得新知,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二、训练口算,打好计算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练习中要养成学生的口算技巧:运用数的组成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進行口算等。口算的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数学课之前用两到三分钟家训练10~20题计算题,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同时,适当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导,或者每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口算的练习,持之以恒,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三、弄清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教师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充分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弄清算法和算理。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中明确计算的算理。
四、培养良好习惯,加大计算正确率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前提,抄好题目后不急于计算,先观察题目的数字和符号,看看数与数之间有什么关联,再明确运算顺序,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思考能否通过分解、组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最后才下笔解题。
2.培养书写规范的习惯
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要规范,书写格式规范,书写工整,美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把“3”写成“5”、“0”写成“6”等,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写的是几。在书写这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与运算符号也要书写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中,草稿上的书写也要工整。在教学中,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者板演时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3.仔细检查的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在计算练习时,我对学生的抄题有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
4.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要把验算当做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还要要求学生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估算是不通过具体计算只是在脑中对数值所在区间大小的估计,为计算的正确进行定位。验算是要通过具体的计算操作来获得,它可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所以可让学生对计算结果先估再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养成错题积累的习惯
不但学生要养成错题积累的习惯,教师也要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及时辅导订正也是很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见成效。